载笔
词典解释
(1).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笔,谓书具之属。” 孔颖达 疏:“史,谓国史,书録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宫闕,载笔陪旌棨。” 清 张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 马 枚 。”
(2).借指史官。《新唐书·褚遂良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宋 苏轼 《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宜居载笔之地;官宿其业,已奏杀青之书。”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载笔者,固未有若 迁 固 者矣。”
南 北朝 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梁书·任昉传》:“ 昉 雅善属文,尤长载笔。” 明 徐贲 《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诗:“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然艸野载笔,黑白混淆,优者足补史册之遗,下者转昧是非之实。”
- 便欲相携趁帆饱,要观子美赋灵槎——— 胡铨次李参政送行韵答黄舜杨
-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
- 年来阻阔动经时,忽见新篇乃尔奇。——— 陆游詹仲信出示卜居诗佳甚作二绝句谢之
- 谁家屏障得君画,更以吾诗跋其底——— 赵孟坚里中康节庵画墨梅求诗因述本末以示之
- 留连如有情,蕙帐极空明——— 周文璞雨宿山中
- 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二千石。——— 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 心长韵愈远,疏越难可闻——— 何梦桂赠杨古澹
- 年来身计欲何为,跌宕无成一轴诗——— 方惟深呈荆公
- 萧然旧菊荒芜里,欣在甘棠蔽芾中——— 李曾伯宴嘉兴谢守乐语口号
- 古桂林边棋局湿,白云堆里茗烟青。——— 贯休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