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
首页>> 流行语>> 驯化大数据是什么意思

驯化大数据是什么意思

作者:jiang0611,发布时间:2025-09-22 13:59:56

  在数字消费时代,"驯化大数据"已成为年轻消费者对抗平台"杀熟"策略的流行语。这一现象折射出算法权力与用户权益的博弈,其现代含义和起源值得深入探讨。

驯化大数据

  "驯化大数据"特指用户通过主动干预行为数据,破坏平台算法的用户画像准确性,从而规避差异化定价。具体表现为在评论区高频使用"太贵了""买不起"等关键词,或通过卸载重装APP、轮换使用不同平台等方式伪装成新用户。中国计算机学会安全专委会委员吕延辉指出,这种"反向驯化"本质上是消费者对算法黑箱的被动反抗,通过干扰数据采集环节来争取公平交易权。

  该流行语的兴起可追溯至2024年底,当时"大数据杀熟"现象在出行、外卖等领域集中爆发。年轻消费者率先在社交平台分享对抗经验,如测试发现同一航班老用户价格比新用户高20%,通过"哭穷"评论后价格回落等案例。这些实践逐渐系统化为"算法驯化"攻略,形成包括行为伪装、数据污染在内的完整方 * ,相关话题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累计产生数万条讨论。

  技术层面,这种对抗基于平台算法的运行逻辑。商家通过分析消费记录、设备型号等300余项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对价格不敏感群体实施溢价。而用户通过制造矛盾数据(如高端用户频繁搜索折扣商品),迫使算法重新评估其消费能力,上海交大陈宏民教授建议"在算法面前扮演价格敏感人设"正是此理。某旅游平台测试显示,经过行为干预的用户最终成交价平均降低15%-23%。

  行业讨论中,这种民间智慧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它倒逼平台改进算法透明度,如某OTA在用户投诉后公开了价格影响因素;反对专家则指出,这种零散对抗难以根治问题,需要建立算法审计等制度性约束。辽宁大学马弋飞教授观察到,这代数字原住民正用技术反制技术,其背后是对数据主权的觉醒。

  从传播学视角看,"驯化"概念本指人类规训技术使用形态,如今却演变为技术使用者反制技术权力的隐喻。这种语义反转,恰是数字时代权力关系变迁的生动注脚。

标签:驯化大数据
评论
0
补充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流行语 单词乎 danc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