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下堂迎,坏衲颠倒披
出自宋代陆游《游山》:
四序虽悉佳,莫若新秋时;已脱烹煮厄,未兴摇落悲。
鹭集水落渚,鹊争风堕枝。
烟村乌臼丹,晚日望最奇。
岂无一舴艋,往赴幽人期。
婆娑下堂迎,坏衲颠倒披。
丹果垂中庭,碧花蔓疏篱。
秋高财一来,怪我今年衰。
注释参考
婆娑
婆娑 (pósuō)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wirl,dance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枝叶纷披的样子 have luxuriant foliage;be a mass of branches and leaves下堂
下堂 (xiàtáng) 〈方〉∶上完一堂课后下课 finish class 旧指妻妾被丈夫遗弃 abandoned or divorced woman倒披
倒转着展开。《文选·左思<魏都赋>》:“綺井列疏以悬蒂,华莲重葩而倒披。” 李周翰 注:“井(藻井)中皆画莲花,自下见上,故曰倒披。” 唐 韩愈 《岣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飘凤泊拏虎螭。”
陆游名句,游山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