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
出自魏晋 陈寿《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摘自《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解释:达到大治在于任用贤才,兴旺国家在于尽力发展农业。
原文摘要:
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使六军困於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还师,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凶民饥,宜发明诏损膳减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罢之。昔邵信臣为少府於无事之世,而奏罢浮食;今者军用不足,益宜节度。”帝即召诸军还。后诏大议政治之不便於民者,阜议以为:“致治在於任贤,兴国在於务农。若舍贤而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广开宫馆,高为台榭,以妨民务,此害农之甚者也。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孔子曰:'苛政甚於猛虎。'今守功文俗之吏,为政不通治体,苟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当今之急,宜去四甚,并诏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一端也。阜又上疏
注释参考
致治
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公孙鞅 之事 孝公 也……设刀锯以禁姦邪,信赏罚以致治。”《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随时任才,皆能致治。” 清 唐甄 《潜书·格君》:“我观两朝之臣……无定乱之才,无致治之学。”
在于
在于 (zàiyú) 正是;就是 rest with 他们的错误就在于轻敌 取决于;决定于 depend on 一年之计在于春任贤
委用德才兼备的人。《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人君之道:清浄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 唐 陈子昂 《答制问事》:“然则取士之方,任贤之事,故陛下素来所深知。” 宋 王禹偁 《拟贬萧瑀出家诏》:“朕失任贤之道,昧则哲之明,遂令宰执之中,互生猜忌,以致君臣之际,有是暌离。”
兴国
(1).振兴国家。《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兴盛的国家。《左传·昭公四年》:“ 冀 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之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商君书·去强》:“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
(3).剑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刀剑录》:“ 成帝 衍 ( 晋成帝 司马衍 )以 咸和 元年造十三口剑,铭曰‘兴国’。”
务农
务农 (wùnóng) 从事农业劳动 be engaged in agriculture;go in for agriculture;be a farmer;turn husband man 下乡务农陈寿名句,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重午——— 张镃〔宋代〕
- 莞尔堂春晚书怀呈同僚——— 向滈〔宋代〕
- 高宗皇帝挽词——— 萧燧〔宋代〕
- 乡友严上舍过我妙山逆旅中示二绝句随继韵谢——— 曾丰〔宋代〕
-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 高适〔唐代〕
- 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 陆游〔宋代〕
- 九日无酒仍不见菊唯岩桂一瓶伴此岑寂——— 喻良能〔宋代〕
- 风入松——— 沈瀛〔宋代〕
- 浣溪沙(题馀干传舍)——— 吴儆〔宋代〕
- 送陈樵校书归泉州——— 曹松〔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