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閒长挟策,地僻惯披衣
出自宋代王之望《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作客他乡久,宜人此界稀。
身閒长挟策,地僻惯披衣。
妻有虀盐乐,儿因笋蕨肥。
出门何所适,终日掩荆扉。
注释参考
挟策
亦作“ 挟筴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 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2).胸怀计谋、建议。 明 宋濂 《<桂氏家乘>序》:“ 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 《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3).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 ,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 ,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周咏 《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
披衣
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韦应物 《寄冯著》诗:“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人披衣待旦,别 袁 而归。”
王之望名句,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 李洪〔宋代〕
- 蓦山溪(和徐侍郎木犀)——— 杨无咎〔宋代〕
- 题壶——— 萧澥〔宋代〕
-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 韩元吉〔宋代〕
- 谢松野叔赠诗用首句惊舟出瞿塘还有平流安十——— 罗公升〔宋代〕
- 偈颂一百零二首——— 释绍昙〔宋代〕
- 洛中春旱祷龙门无畏塔得雨——— 夏竦〔宋代〕
- 扇子诗——— 李石〔宋代〕
- 于飞乐(别筵赠歌妓姊妹)——— 毛滂〔宋代〕
- 水调歌头——— 刘克庄〔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