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青云自致惭天爵,白首同归感昔贤。

出自唐朝李玖《喷玉泉冥会诗八首·四丈夫同赋》

鸟啼莺语思何穷,一世荣华一梦中。李固有冤藏蠹简,
邓攸无子续清风。文章高韵传流水,丝管遗音托草虫。
春月不知人事改,闲垂光影照洿宫。
桃蹊李径尽荒凉,访旧寻新益自伤。虽有衣衾藏李固,
终无表疏雪王章。羁魂尚觉霜风冷,朽骨徒惊月桂香。
天爵竟为人爵误,谁能高叫问苍苍。
落花寂寂草绵绵,云影山光尽宛然。坏室基摧新石鼠,
潴宫水引故山泉。青云自致惭天爵,白首同归感昔贤。
惆怅林间中夜月,孤光曾照读书筵。
新荆棘路旧衡门,又驻高车会一尊。寒骨未沾新雨露,
春风不长败兰荪。丹诚岂分埋幽壤,白日终希照覆盆。
珍重昔年金谷友,共来泉际话幽魂。

查看所有李玖诗词作品

注释参考

青云

青云 (qīngyún) 比喻高官显爵 high official position 平步青云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noble 青云之士 比喻隐居 hermit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天空 sky

自致

(1).竭尽自己的心力。《论语·子张》:“ 曾子 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2).凭主观努力而得。《南史·赵知礼蔡徵等传论》:“ 希祥 劳臣之子,才名自致,迹涉便佞,贞介所羞。” 唐 杜甫 《送顾八分》诗:“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清 谭嗣同 《治事篇·学会》:“人人可以自致,处处可以见功,夫何惮而久不为也。”

(3).谓将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 谭嗣同 《与唐绂丞书》:“虽然,三十曰壮,坐此縈繚迟回,卒不克自致于当世有用之学。”

(4).自己表达。《礼记·郊特牲》:“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

(5).犹自给;亲自料理、备办。《陈书·文学传·褚玠》:“ 玠 在任岁餘,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宋 曾巩 《洪渥传》:“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輒悲之。” 清 曾国藩 《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 陈君 之病,凡三閲月矣,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餘日,凡可以自致者,无弗致也。”

(6).谓自丧其身。《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 张彦泽 ﹞告 德光 曰:‘ 维翰 自縊。’ 德光 曰:‘我本无心杀 维翰 , 维翰 何必自致。’”

(7).自至其处。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天爵

(1).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故称。《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唐 白居易 《池上即事》诗:“身闲当贵真天爵,官散无忧即地仙。”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二》:“克己之谓强,天爵之谓贵。”

(2).天子所封的爵位;朝廷官爵。《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高祖 重约非功臣不侯,所以重天爵明劝戒也。” 晋 潘岳 《西征赋》:“剌 哀 主於义域,僭天爵於 高安 。”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江致平》:“君以一己好恶而私天爵以授人,其不免矣。”

白首同归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原谓友谊坚贞,至老不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仇隙》:“ 孙秀 既恨 石崇 不与 緑珠 ,又憾 潘岳 昔遇之不以礼……收 石崇 、 欧阳坚石 ( 欧阳建 ),同日收 岳 。 石 先送市,亦不相知。 潘 后至, 石 谓 潘 曰:‘ 安仁 ,卿亦復尔邪?’ 潘 曰:‘可谓白首同所归。’”当时以为 潘 诗适成其谶。后转指年龄皆老而同时死亡。 唐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成语解释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白首同归出处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使用例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感事而作》诗

李玖名句,喷玉泉冥会诗八首·四丈夫同赋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