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降惟寅,匪徐匪疾
出自宋代佚名《纳火礼祀大辰十二首》:
猗兴明坛,右平左墄。
冕服斯皇,玉佩有节。
陟降惟寅,匪徐匪疾。
式崇大祀,礼文咸秩。
注释参考
陟降
(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传:“盖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 马瑞辰 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右,诚达幽圆。” 宋 陈亮 《重华宫正谢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寿;陟降在帝,孰知 文后 之声!”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灵游。”
(2).犹往来。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今则囊如悬罄,佣室寓食。方将适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栈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礼史 王曾 言:‘皇帝执玉被衮,酌献七室,而每室奏乐章,恐陟降为劳,请节宫架之奏。’” 王国维 《观堂集林·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语,古人言陟降犹今人言往来,不必兼陟与降二义。”
(3).谓中晷影的长短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上》:“中晷长短,谓之陟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
佚名名句,纳火礼祀大辰十二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别后寄友生一作崔鲁诗——— 张蠙〔唐代〕
- 林叔和见访道旧感叹因以为赠——— 叶适〔宋代〕
- 梁三朝雅乐歌 俊雅 一——— 沈约〔南北朝〕
- 江南弄——— 周巽〔元代〕
- 浣溪沙·粉上依稀有泪——— 薛昭蕴〔唐代〕
- 清平乐——— 元好问〔金代〕
- 周五声调曲 羽调曲 四——— 庾信〔南北朝〕
- 休粮僧——— 释文珦〔宋代〕
- 赠谢子杰校勘六言三首——— 刘克庄〔宋代〕
- 春夜山庭诗——— 江总〔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