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无余恨,哀荣得两全
出自宋代蔡戡《沈朝议之渊挽诗》:
早擅云间誉,唯公伯仲贤。
谏篇余祖烈,经学自家传。
出处无余恨,哀荣得两全。
善人今已矣,埋玉向新阡。
注释参考
余恨
不尽的恨怒;遗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於是 要离 席阑至舍,诫其妻曰:‘我辱勇士 椒丘訢 於大家之丧,餘恨蔚恚,暝必来也。慎无闭吾门。’” 晋 傅玄 《怨歌行·朝时篇》:“ 涂山 有餘恨,诗人咏《采葛》。” 元 杨维桢 《新枝海棠》诗:“梅郎底事多餘恨,怪杀珊瑚不肯书。”
哀荣
哀荣 (āiróng) 死后办得很隆重的丧事 ceremonious funeral 褒奖之命,虽已表于哀荣,遗奠之恩,宜再申于轸悼。——白居易《祭卢虔文》两全
两全 (liǎngquán) 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be satisfactory to both parties;have regard for both demands 两全其美 两全的办法蔡戡名句,沈朝议之渊挽诗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