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攀讽谏,得道在毫厘。
出自唐朝贯休《寄冯使君》
山风与霜气,浩浩满松枝。永日烧杉子,无人共此时。
为文攀讽谏,得道在毫厘。唯有桐江守,常怜志不卑。
注释参考
为文
为文 (wéiwén) 成文,成字 write;compose 为文犹可识。——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讽谏
[give advance to one's superior;remonstrate with ruler by clever analogy] 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详细解释以婉言隐语相劝谏。《史记·滑稽列传》:“ 优孟 ,故 楚 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諫。”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而 邓肃 进诗,讽諫花石, 京 欲罪之。” 清 彭邦鼎 《闲处光阴》卷上:“《鸳鸯于飞》诗, 管东溟 曰:‘刺 幽王 也。’二章一反一正,以为讽諫。” 艾纳 《新事旧编》:“我国 战国 时代有一个 吴国 太子讽谏其父 吴王 夫差 的故事。”
得道
得道 (dédào) 指符合正义 support a just cause 得道多助 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 excellent practice毫厘
毫厘 (háolí) 两个很小的计量单位,极言数量之小 iota;the least bit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贯休名句,寄冯使君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