儱侗十围腹,婆娑三尺躯
出自宋代释心月《布袋赞》:
儱侗十围腹,婆娑三尺躯。
折拄杖搅无边香水海,破布囊貯百亿须弥卢。
等个人{左口右悉}哩{左口右悉}哩,觅文钱苏噜苏噜。
天上无,地下无,四明山色开画图。
注释参考
儱侗
儱侗 (lǒngtǒng) 同“笼统”( ) general;sweeping十围
(1).亦作“ 十韦 ”。形容粗大。《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 张铣 注:“十围,言大也。”《汉书·成帝纪》:“是日大风,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韦以上。” 颜师古 注:“韦与围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子嵩 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 宋 路振 《九国志·吴志·张训》:“身长八尺餘,腰带十围。”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按,围的长度,有一抱或径尺为围及一围等于三寸、五寸等说。
(2).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 十围五攻 ”。
婆娑
婆娑 (pósuō)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wirl,dance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枝叶纷披的样子 have luxuriant foliage;be a mass of branches and leaves三尺
三尺 (sānchǐ) 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sword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laws and statutes written on three-foot bamboo strips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释心月名句,布袋赞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