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轩冕傥来耳,不如归去山之隈
出自宋代吴芾《得家书报敝居紫丁香盛开怅然有感》:
我家丁香大盈丈,天公靳惜非丹材。
去年花开香满屋,我方局促缠悲哀。
准拟今年必无事,尽可花下相追陪。
何期顿与花隔绝,斗粟牵从江上来。
前日我家寄书至,为报堂前花正开。
熏人已如兰麝喷,照眼还若锦绣堆。
狂蜂游蝶自来往,旧成蹊处今生苔。
主人有花不解赏,向来何以事栽培。
置书不觉双泪堕,人事好乖如此哉。
嗟我行年近六十,鬓发星星心已灰。
纵使从今得自便,此生看花能几回。
况复奔驰未能已,断蓬正滚风中埃。
欲往一见尚不可,敢望近前持酒杯。
须知轩冕傥来耳,不如归去山之隈。
注释参考
须知
须知 (xūzhī) 关于从事某一活动必须知道的事情 notice;points for attention 考试须知 关于某事或某活动的指南性知识或信息 guide 游览须知 须知 (xūzhī) 必须知道 should know;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须知胜利来之不易轩冕
(1).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轩冕,轩冕化宫室,宫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唐 《过陶徵君隐居》诗:“田园三亩緑,轩冕一銖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轩冕失之,有时而復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简袁永之狱中》诗:“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轩冕。”
(3).指国君或显贵者。《管子·轻重甲》:“故轩冕立於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后汉书·崔駰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4).指为官。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然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傥来
(1).意外得来,偶然得到。《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来,寄者也。” 成玄英 疏:“儻者,意外忽来者耳。”《晋书·王坦之传》:“帝曰:‘天下,儻来之运,卿何所有!’” 唐 张九龄 《南还湘水言怀》诗:“归去田园老,儻来轩冕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生得意自詡,告以秋捷,意主必喜。女愀然曰:‘乌用是儻来者为!无足荣辱,止折人寿数耳。’”如:无义钱财汤泼雪,傥来田地水推沙。参见“ 儻来物 ”。
(2).自来。 宋 王安石 《游章义寺》诗:“阴岭有佳客,儻来不须招。”
不如归去
古人以为杜鹃啼声酷似人言“不如归去”,因用为催人归家之词。《蜀王本纪》:“ 蜀望帝 淫其臣 鱉灵 之妻,乃禪位而逃,时此鸟适鸣,故 蜀 人以杜鹃鸣为悲 望帝 ,其鸣为不如归去云。” 宋 梅尧臣 《杜鹃》诗:“ 蜀帝 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亦省作“ 不如归 ”。 宋 范仲淹 《越上闻子规》诗:“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宋 陈瓘 《满庭芳》词:“春鹃语,从来劝我,长道不如归。”
成语解释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不如归去出处宋·梅尧臣《杜鹃》诗:“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使用例句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吴芾名句,得家书报敝居紫丁香盛开怅然有感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嗟予坎壈今老矣,糊口相煎未能已
- 共载多骚人,解颐埒匡鼎作者:李吕作品:泊雷公步涉豫章境江流淼漫烟村夹岸景色横出
- 生来于君一岁长,决去愧我三年迟
- 风流蕴藉足仪型,小屈旌旗镇列城作者:彭龟年作品:和临江庚子鹿鸣宴诗韵
- 因念吾故园,左右悉林薄作者:文同作品: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
- 霜苦云收阵,天斜月控弦
- 桥梁楼观各有趣,一夫驱驴何处去作者:楼钥作品:宇文枢密借示范宽春山图妙绝一时以诗送还
- 临流忽见寒梅影,皎若凌波洛浦仙作者:周麟之作品:西园堂榭落成种植毕工偶成口号十首呈参政张
- 一妇一奚行李单,家具日货能几钱作者:梅尧臣作品:送毕甥之临邛主簿杂言
- 东来春色变层阴,甘霈前符望岁心作者:宋庠作品:和河间通博王太博见贶春雨应时雅什
- 10精英部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