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岁星大明宫,南山喜气摇晴空
出自唐代鲍防《元日早朝行》:
乾元发生春为宗,盛德在木斗建东。
。
东方岁星大明宫,南山喜气摇晴空。
。
望云五等舞万玉,献寿一声出千峰。
。
文昌随彩礼乐正,太平下直旌旗红。
。
师旷应律调黄钟,王良运策调时龙。
。
玄冥无事归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宫。
。
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
。
天何言哉乐无穷,广成彭祖为三公。
。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注释参考
东方
东方 (Dōngfāng) 太阳升起的那个大方向;面朝北时的右方 east the East;the Orient 指亚洲(习惯上也包括埃及) 东方的艺术 具有东方特点的事物(如民族、文艺或风俗) 东方曾产生过一些最有创见的思想家 东方 (Dōngfāng) ——复姓 如:东方朔(西汉人,知识丰富,生性恢谐。长于文辞,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surname岁星
(1).即木星。古人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其轨道与黄道相近,因将周天分为十二分,称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即以其所在星次来纪年,故称岁星。《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数年在西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旧唐书·宪宗纪上》:“壬申夜,月掩岁星。” 清 黄遵宪 《十月十九日至沪》诗:“海水萍踪仍此地,岁星荔实忽周天。”
(2).即太岁。用以喻灾祸。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之一:“廿载江湖负壮心,终看 吴 越 岁星临。”参见“ 太岁 ”、“ 岁破 ”。
(3).相传 汉 东方朔 仕 汉武帝 为大中大夫。 武帝 暮年好仙术,与 朔 狎昵,从 朔 求不老之药及吉云、甘露等。 朔 尝谓同舍郎曰:“天下知 朔 者唯 大王公 耳”。及 朔 卒, 武帝 召 大王公 问之,对以不知。问何能,对以善星历。乃问诸星皆在否,曰:“诸星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復见耳。”帝仰天叹曰:“ 东方朔 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事见旧题 汉 郭宪 《东方朔传》。后遂用为典实。 清 王图炳 《游仙》诗:“君王欲乞长生术,不道郎官是岁星。”
大明宫
唐 代宫名。 贞观 八年建 永安宫 ,九年改名 大明宫 。 龙朔 二年增建,改名 蓬莱宫 , 长安 元年复称 大明宫 。亦谓之东内。内有 麟德 、 含元 、 宣政 、 紫宸 等殿。 宣政殿 左右为中书、门下二省。自 高宗 以后,皇帝常居东内。故址在今 陕西 长安县 东。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大明宫》、《旧唐书·地理志一》。
南山
南山 (Nán Shān)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Zhongnanshan喜气
喜气 (xǐqì) 高兴的神色或气氛 joy or jubilation 满脸喜气洋洋晴空
晴空 (qíngkōng) 晴朗的天空 clear sky 晴空万里鲍防名句,元日早朝行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绍兴十三年发皇后册宝十三首——— 佚名〔宋代〕
- 十一月十一日夜闻雨声——— 陆游〔宋代〕
- 李凭箜篌引——— 李贺〔唐代〕
- 江上秋夕——— 司马扎〔唐代〕
- 生查子(寿魏制干·九月十九)——— 李刘〔宋代〕
- 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 苏辙〔宋代〕
-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六首。冬歌二首——— 郭元振〔唐代〕
- 踏莎行——— 王哲〔元代〕
-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声——— 皮日休〔唐代〕
- 送仲晦徐监丞——— 刘克庄〔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