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一名专懊恼,放教双眼绝冤仇。
出自唐朝杜荀鹤《献钱塘县罗著作判官》
还乡夫子遇贤侯,抚字情知不自由。莫把一名专懊恼,
放教双眼绝冤仇。猩袍懒著辞公宴,鹤氅闲披访道流。
犹有九华知己在,羡君高卧早回头。
注释参考
懊恼
懊恼 (àonǎo) 烦恼 annoyed;upset 她懊恼得把请柬丢在桌上。——法· 莫泊桑《项链》 懊悔 repent;feel remorse 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放教
使;令。 唐 白居易 《春来频与李二十宾客同游因赠长句》诗:“可惜济时心力在,放教临水復登山。” 金 元好问 《满江红·嵩山中作》词:“暂放教老子据胡牀,邀明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此 芙蓉城 七郎子新妇归寧,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覷。”
冤仇
冤仇 (yuānchóu) 指由于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怨恨 rancour 敌意,尤指相互间的仇恨或敌对 enmity杜荀鹤名句,献钱塘县罗著作判官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