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
出自宋代陈普《咏史上班超》:
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
古今参合坡头骨,尽是离披见鹘乌。
注释参考
三十六
约计之词,极言其多。《文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李善 注:“离别,非一所也。《上林赋》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唐 骆宾王 《帝京篇》:“ 秦 塞重关一百二, 汉 家离宫三十六。” 宋 王珪 《宫词》:“漏永禁宫三十六,宴回争踏月轮归。”《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西域
西域 (xīyù) 汉代以后对今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及中亚细亚等地区的总称 Western Regions 西域书,泛指有关佛教的著作火炬
火炬 (huǒjù) 火把。由含树脂的木材或拧成束的稻草或绳子作成,通常手持用于照明 torch匈奴
匈奴 (Xiōngnú) 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与 匈奴族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据中国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匈奴曾占领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并统治蒙古的大部分 Hsiung-Nu;Hun陈普名句,咏史上班超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