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出自先秦 佚名《易传·象传下·益》:
摘自《易传·象传下·益》
解释: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原文摘要: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或益之,自外来也。益用凶事,固有之也。告公从,以益志也。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注释参考
君子
君子 (jūnzǐ)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gentleman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a man of noble character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对别人的尊称 honorific title to thers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见善则迁
看到好事就仿效去做。过则
逾越规矩。《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 元 虞集 《御史中丞杨公神道碑》:“羣臣侍坐者,或言笑过则,上见公正色,为之改容。”
佚名名句,易传·象传下·益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