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冠多误身,识字用心苦
出自宋代文天祥《第一百八十二》:
儒冠多误身,识字用心苦。
斯文忧患馀,郁郁流年度。
注释参考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误身
贻误自身。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唐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识字
识字 (shízì) 认识文字 become literate用心
用心 (yòngxīn) 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 with concentrated attention;attentively 用心听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勤奋、勤勉或用功以精力集中为特征地 diligently 叹借书者之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用心学习 用心 (yòngxīn) 想法;居心 motive; intention 别有用心文天祥名句,第一百八十二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