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人静日初曛,宝鼎香消火尚温,斜倚绣床深闭门
出自元代查德卿《【仙吕】一半儿 拟美人八咏 春梦》:
梨花云绕锦香亭,胡蝶春融软玉屏,花外鸟啼三四声。
梦初惊,一半儿昏迷。
一半儿醒。
春困。
琐窗人静日初曛,宝鼎香消火尚温,斜倚绣床深闭门。
眼昏昏,一半儿微开。
一半儿盹。
春妆。
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捻花枝比较春,输与海棠三四分。
再偷匀,一半儿胭脂。
一半儿粉。
春愁。
厌听野鹊语雕檐,怕见杨花扑绣帘,拈起绣针还倒拈。
两眉尖,一半儿微舒。
一半儿敛。
春醉。
海棠红晕润初妍,杨柳纤腰舞自偏,笑倚玉奴娇欲眠。
粉郎前,一半儿支吾。
一半儿软。
春绣。
绿窗时有唾茸粘,银甲频将彩线ㄎ,绣到凤凰心自嫌。
按春纤,一半儿端相。
一半儿掩。
春夜。
柳绵扑槛晚风轻,花影横窗淡月明,翠被麝兰薰梦醒。
最关情,一半儿温温。
一半儿冷。
春情。
自调花露染霜毫,一种春心无处托,欲写写残三四遭。
絮叨叨,一半儿连真。
一半儿草。
。
注释参考
琐窗
亦作“ 琐牕 ”。镂刻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南朝 宋 鲍照 《玩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琐窗。”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词:“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元 周巽 《玉堂梅》诗:“归到琐牕清不寐,花边呵冻写鸞笺。”《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人在琐窗深处好,闷回罗帐静中吟。”
宝鼎
(1).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大盂鼎》:“ 盂 用对王休,用乍(作)且(祖) 南公 宝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获宝鼎,迎日推筴。”《汉书·吾丘寿王传》:“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 汉 ,乃 汉 宝,非 周 宝也。”《旧唐书·玄宗纪上》:“丁未 眉州 鼎皇山 下 江水 中得宝鼎。”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宝鼎百年归 汉 室,锦帆终古似 隋 家。”
(2).香炉。因作鼎形,故称。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雨窗怀松之南水》词:“宝鼎香焦,画廊花瘦,阮又无心摘;茶烟颺起,细煎花乳翻白。”
(3).指鼎炉,道士炼丹煮药的炉子。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宝鼎炼神药,不如手中巵。”
斜倚
斜倚 (xiéyǐ) 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 sway 他真地斜倚过去把头靠在她的肩上 向后靠或向后倾斜 recline绣床
亦作“ 绣床 ”。 1.装饰华丽的床。多指女子睡床。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七:“池边影动散鸳鸯,更引微风乱绣牀。”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之一:“半掩兰室,惟有纱灯伴绣牀。” 元 萨都剌 《鹦鹉曲》:“水晶帘垂宫昼长,猩色屏风围绣牀。”
(2).刺绣时绷紧织物用的架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美人香冷绣床閒,一院桃开独闭关。”
查德卿名句,【仙吕】一半儿 拟美人八咏 春梦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