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题诗呵冻砚,固应清兴人毫端
出自唐代王珪《又次韵》:
吟边莫放酒杯乾,玉树琼楼不奈寒。
授简谁当梁苑赋,泛舟聊作剡溪看。
但知盈尺占丰岁,岂为无氊笑冷官。
想得题诗呵冻砚,固应清兴人毫端。
注释参考
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冻砚
结冰的砚台。 唐 尚颜 《夷陵即事》诗:“暑衣经霜着,冻砚向阳呵。” 宋 陆游 《纵笔》诗:“冻砚笑臞儒,雕弓隐猎徒。”
清兴
清雅的兴致。 唐 王勃 《山亭夜宴》诗:“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元 张可久 《小梁州·访杜高士》曲:“ 飞来峯 下树青青,添清兴,流水玉琴横。”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 南阳 尚书清兴发,约我载酒同扁舟。” 朱自清 《海行杂记》:“晚上他们要打牌,你去了足以打扰他们的清兴;他们必也恨恨不平的。”
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王珪名句,又次韵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挽上官文季直二首——— 李吕〔宋代〕
- 吴苑思——— 陈陶〔唐代〕
- 次韵和盛博士寄许州任從事之什——— 杨亿〔宋代〕
- 和富谷馆书事——— 苏颂〔宋代〕
-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 张说〔唐代〕
- 清平乐(橘)——— 李之仪〔宋代〕
- 仲春过龙舒法华山寻诵经道者旧庵——— 释正觉〔宋代〕
- 水龙吟 张大经寓第牡丹——— 张之翰〔元代〕
- 陪群牧使进呈拣中御马——— 强至〔宋代〕
- 续小娘歌十首(选二)——— 元好问〔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