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书未必酬良相,断酒唯堪作老师
出自唐代薛能《春日书怀》:
伯牙琴绝岂求知,往往情牵自有诗。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耽书未必酬良相,断酒唯堪作老师。
多病不任衣更薄,东风台上莫相吹。
注释参考
耽书
酷嗜书籍。 唐 皇甫冉 《送韦山人归所居锺山》诗:“服药颜虽驻,耽书癖已成。” 唐 秦韬玉 《采茶歌》:“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 闽 甌 睡先足。” 金 元好问 《杨焕然生子》诗之三:“半生辛苦坐耽书,我笑先生老更迂。”
未必
未必 (wèibì) 不一定;不见得 may not;not necessarily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断酒
(1).禁止酿酒。 晋 王羲之 《杂帖》:“此郡断酒一年,所省百餘万斛米,乃过於租。”《南齐书·武帝纪》:“五月戊辰,詔曰:‘水旱成灾,穀稼伤弊凡三调众逋,可同申至秋登。京师二县, 朱方 、 姑熟 可权断酒。’”
(2).戒酒。 唐 白居易 《答苏庶子》诗:“病来从断酒,老去可禁愁。”《水浒传》第三九回:“ 李逵 道:‘哥哥,你自放心去。若是这等疑忌时,兄弟从今日就断了酒,待你回来却开。’”《随园诗话》卷八引 清 马驌 《池上》诗:“种鱼有术寻渔父,断酒无心学醉翁。”
老师
老师 (lǎoshī) teacher 今为教师的尊称 古为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对僧侣的尊称薛能名句,春日书怀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浣溪沙——— 何梦桂〔宋代〕
- 妙喜寺高房期灵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 皎然〔唐代〕
- 丙午七夕后一日晚抵松江塔下——— 俞桂〔宋代〕
- 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李存勖〔五代〕
- 临江仙·长爱碧阑干影——— 晏几道〔宋代〕
- 东林寺——— 佚名〔唐代〕
- 周子问作荞麦面冷淘二首——— 项安世〔宋代〕
- 南丰先生挽词——— 陈师道〔宋代〕
- 别杨谨仲——— 赵蕃〔宋代〕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刘瓛——— 林同〔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