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
出自唐朝元结《题孟中丞茅阁》
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亭亭最高处,今是西南隅。
杉大老犹在,苍苍数十株。垂阴满城上,枝叶何扶疏。
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及观茅阁成,始觉形胜殊。
凭轩望熊湘,云榭连苍梧。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
客有在中坐,颂歌复何如。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欤。
公方庇苍生,又如斯阁乎。请达谣颂声,愿公且踟蹰。
注释参考
四海
四海 (sìhǎi) 指全国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准 豪放、豁达 unconstrained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遗事
遗事 (yíshì) 前辈或前人留下来的事业 incidents of past ages 于其遗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元结名句,题孟中丞茅阁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药鱼——— 皮日休〔唐代〕
- 术士求书往横山复以诗赠——— 金履祥〔宋代〕
- 洞仙歌(次李伯纪韵)——— 李弥逊〔宋代〕
- 新寒——— 陆游〔宋代〕
- 绍兴以后祀感生帝十六首——— 佚名〔宋代〕
- 南郊祠所上章摄事二首——— 宋祁〔宋代〕
- 秋夜——— 陆游〔宋代〕
- 送赵无己之临川——— 方回〔宋代〕
- 杜山自遣——— 戴复古〔宋代〕
- 十一月二十八日大雪有感——— 释宝昙〔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