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石早知能赎罪,上书何必待缇萦
出自宋代方信孺《九曜石》:
九峰参立倚空明,好事传闻应列星。
运石早知能赎罪,上书何必待缇萦。
注释参考
早知
早知 (zǎozhī) 对未来事件能超常预知的现象 precognition赎罪
[atone for one's crime]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认为人类有“原罪”,故人生来皆负有罪孽。其后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即代表流其宝血为世人赎罪,使世人免去其原罪;又指以功劳抵免刑责
立功赎罪
详细解释(1).用钱物赎免罪行。《史记·平準书》:“ 弘羊 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乃罪人赎罪。”《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权知 荆南 军府事 高从诲 上章首罪,乞修职贡,仍进银三千两赎罪。”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已又招民输粟补官暨赎罪,而督有司积粟,视州邑大小有差。”
(2).谓用某种实际表现抵销罪过。 明 汤显祖 《南柯记·朝议》:“斩 周弁 恐伤駙马之心,不如免死,立功赎罪。” 巴金 《家》二六:“去,他必须到她那里去,去为他自己赎罪。”
上书
上书 (shàngshū) 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submit a written statement to a higher authority 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 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give a new lesson何必
何必 (hébì)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there is no need;why 何必去那么早缇萦
人名, 汉 代孝女。 汉文帝 时,太仓令 淳于意 有罪当刑,系 长安 狱。其少女 缇萦 随父至 长安 ,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帝怜之,为除肉刑, 意 乃得免。见《史记·孝文本纪》、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太仓女》。后代用为称颂孝女的典故。 元 王逢 《银瓶娘子辞》:“官家明圣如 汉 主,妾心愧死 緹縈 女。” 明 陆采 《明珠记·宫怨》:“心空切,救不能,梦魂长遶 夏臺城 ,怎得似 緹縈 。” 聂绀弩 《女子教育一文献》:“有家庭,她们就是救父的 缇萦 ,替父的 木兰 ,举案齐眉的 孟光 。”
方信孺名句,九曜石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