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袍披袄火烧毡,纸补箜篌麻接弦
出自唐代崔涯《嘲妓》:
虽得苏方木,犹贪玳瑁皮。
怀胎十个月,生下昆仑儿。
布袍披袄火烧毡,纸补箜篌麻接弦。
更著一双皮屐子,纥梯纥榻出门前。
注释参考
布袍
(1).布制长袍。《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大率皆魁头露紒,布袍草履。”《南史·沉约传》:“恒服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 唐 唐彦谦 《早行遇雪》诗:“荒村絶烟火,髯冻布袍湿。”
(2).犹布衣。指平民。 宋 刘过 《寿建康太尉》诗:“万里寒风一布袍,持将诗句謁英豪。” 明 周履靖 《和贯休山居十咏》:“ 长安 多少豪华客,何似山林一布袍。”
披袄
披袄 (pī’ǎo) 穿在外面的上衣,大多是夹层的或棉的 throw on a gown 公受珠,纳所著披袄中,纫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火烧
火烧 (huǒshāo) 表面没有芝麻的烧饼 baked wheaten cake箜篌
箜篌 (kōnghóu) 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崔涯名句,嘲妓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