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味醍醐,亦非般若。
出自唐朝贯休《送僧入马头山》
马头宝峰,秀塞寒空。有叟有叟,真隐其中。无味醍醐,
亦非般若。白趾碧目,数百潇洒。苦竹大于杉,
白熊卧如马。金钟撼壑,布水喷瓦。芙蓉堂开峰月入,
岳精踏雪立屋下。伊余解攀缘,已是非常者。更有叟,
独往来,与我语。情无刚强,气透今古。竹笠援补,
芒鞋藤乳。北风倒人,干雪不聚,满头霜雪汤雪去。
汤雪去,无人及,空望真气江上立。
注释参考
无味
无味 (wúwèi) 没有味道 unsavoriness;tasteless;unpalatable 毫无趣味,枯燥 dull;uninteresting;insipid醍醐
醍醐 (tíhú) 酥酪上凝聚的油 the finest cream 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本草纲目·兽一》引寇宗奭 佛教用以比喻一乘教义。如天台宗喻《法华》为醍醐,真言宗喻陀罗尼藏为醍醐 nirvana;Buddhist truth般若
般若 (bōrě) 智慧。佛教用语。通过直觉的洞察所获得的先验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识 prajna;wisdom贯休名句,送僧入马头山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和李子真八月十四日夜赏月之什——— 蔡戡〔宋代〕
- 春日小园晨看兼招同舍——— 李建勋〔唐代〕
- 鸱枭——— 诗经〔先秦〕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苏轼〔宋代〕
- 和李士举过仙都徐氏山居——— 谢伋〔宋代〕
- 和原父扬州六题昆丘台}——— 欧阳修〔宋代〕
- 寄故人——— 张椿龄〔宋代〕
- 璩授京兆府参军戏书以示兼呈独孤郎——— 权德舆〔唐代〕
- 减字木兰花——— 李纲〔宋代〕
- 红线毯——— 白居易〔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