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策三千字,朝廷耳目醒
出自宋代郑獬《挽吴宜徽》:
大策三千字,朝廷耳目醒。
高名动牛斗,直气破雷霆。
美行皆成法,閒谈尽可铭。
悲哉真玉树,风雨一飘零。
注释参考
大策
(1).重大的谋略、决策。《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 南阳 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北齐书·娄昭传》:“ 神武 将出 信都 , 昭 赞成大策,即以为中军大都督。”
(2).特指立太子、定帝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宪圣拥立》:“窃观今日事体,莫如早决大策,以安人心。垂帘之事,止可行之旬浹,久则不可。”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朝廷
朝廷 (cháotíng)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imperial court;imperial government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耳目
耳目 (ěrmù)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listen and see;ear and eye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郑獬名句,挽吴宜徽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