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挟鸩毒,杀{1*1}人一脔足
出自宋代辛弃疾《蒌蒿宜作河豚羹》:
河豚挟鸩毒,杀{1*1}人一脔足。
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
方其在野中,卫青混奴仆。
及登君子堂,园绮成骨肉。
暴乾及为脯,拳曲蝟毛缩。
寄君频咀嚼,去翳如折屋。
注释参考
河豚
河豚 (hétún) 东方鲀的俗称。体内(主要是生殖腺、肝脏和血液)含有类似于箭毒的热稳定毒素。常见的有虫纹东方鲀( Fugu Vermicularis )、弓斑东方鲀( F.ocellatus )和暗色东方鲀( F.obscurus )。亦作鲀科鱼的俗称 fugu;puffer 正是河豚欲上时。——宋· 苏轼《惠崇》鸩毒
鸩毒 (zhèndú) 毒酒 poisoned wine 宴安鸩毒。——《左传·闵公元年》 毒害;谋害 poison 多所鸩毒一脔
(1).一块切成方形的肉。《庄子·至乐》:“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宋 秦观 《与参寥大师简》:“ 黄 诗未有力尽飜去,且録数篇,尝一臠足知一鼎味也。”
(2).用作数量词。一块。《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辛弃疾名句,蒌蒿宜作河豚羹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