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远景楼前,追陪杖屦,莫忘却、别时语
出自宋代魏了翁《摸鱼儿(送张总领)》:
知年来、几番拜疏。
但言归去归去。
问归有底匆忙事,得恁陈情良苦。
天未许。
将花绶藻衣,为插仪庭羽。
掉头不顾。
念白发翁儿,本来天分,不是折腰具。
从头数。
多少汉庭簪组。
滔滔车马成雾。
争如祖帐东门外,父子缥缥高举。
峨眉下、有几许湖山,无著春风处。
留君不住。
但远景楼前,追陪杖屦,莫忘却、别时语。
注释参考
远景
远景 (yuǎnjǐng) 远处的景物;未来的情景 distant view 想象中未来的远大景象 long-range prespective 远景规划追陪
追随;伴随。 唐 韩愈 《奉酬卢给事荷花行见寄》:“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鸞凤终日相追陪。”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 清 曹寅 《答江村高学士时方求栎园藏画》诗:“廿载郎官旧,追陪扈圣游。”
杖屦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忘却
忘却 (wàngquè) 不记得;忘记 forget时语
当时的口语。 章炳麟 《秦献记》:“诸子所以完具者,其书多空言不载行事,又其时语易晓,而口耳相授者众。”
魏了翁名句,摸鱼儿(送张总领)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耿南仲〔宋代〕
- 又得云字(一作张继诗,题作留别)——— 皇甫冉〔唐代〕
- 临寂偈——— 齐禅师〔宋代〕
-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 张说〔唐代〕
- 对雨赠李主簿、高秀才——— 韦应物〔唐代〕
- 飞瀑——— 王信〔宋代〕
- 琵琶美人图——— 唐寅〔明代〕
- 碧虚洞——— 佚名〔宋代〕
- 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 佚名〔宋代〕
- 出微王峡读子厚诗恍然偶作二绝句——— 张嵲〔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