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巡似惜锦障泥,忽流欲渡不肯前
出自宋代魏了翁《送任大卿知汉州任大卿知眉州》:
冬卿怀绂行清秋,又送两卿归作州。
寄声三州之父老,从今安用思故侯。
朝廷择守重於昔,亲擢名卿畀华职。
两卿更是敭历深,元把麾来复麾出。
双骑紫马去朝天,羁金络月凌虹烟。
逡巡似惜锦障泥,忽流欲渡不肯前。
好官岂为多荣禄,两卿这归得吾欲。
昨夜流星声撼屋,光芒照人不成宿。
起看北斗行云端,驱策四运无停鞭。
劳穿上透多风寒,九州霜露方漫漫。
人间分位各有制,行得一分一分是。
两卿去矣吾亦归,多为天公怜赤子。
注释参考
逡巡
逡巡 (qūnxún) 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hesitate to move forward 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大阉亦逡巡畏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逡巡不前。 舅犯谢罪,逡巡河上。——《三国演义》 一刹那 in an instant 雁翎金甲逡巡得,钩引徐宁大解危。——《水浒传》 时光消失 time flows away 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障泥
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尘土的东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王武子 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 王 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 唐 李白 《紫骝马》诗:“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脂香玉黛约裙衩,障泥油壁停梳掠。”
忽流
忽然。 明 无名氏 《东篱赏菊》第一折:“忽流抽身向草茅,倒大来志气清标。”
不肯
不肯 (bùkěn)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will not;would not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魏了翁名句,送任大卿知汉州任大卿知眉州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