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杀生,了无忌讳
出自宋代释安永《颂古三十一首》: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曾杀生,了无忌讳。
传言送语当风流,拈得口兮失却鼻。
注释参考
不曾
不曾 (bùcéng) 没有,从来就没有 never 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亦作“未曾”杀生
杀生 (shāshēng) 指宰杀牲畜、家禽等生物。佛家指杀害一切生灵,并以为十恶之一。佛门十戒中第一是不得杀生 kill livestock;kill living beings 不杀生无忌
(1).不猜忌。《左传·定公二年》:“ 桐 叛 楚 。 吴子 使 舒鳩氏 诱 楚 人曰:‘以师临我,我伐 桐 ,为我使之无忌。’” 孔颖达 疏:“为我之畏 楚 形状,使 楚 人无復防忌於我也。”《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今 诸葛丞相 英才挺出,深覩未萌,受遗託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録功忘瑕。”
(2).无所忌惮。 晋 左思 《魏都赋》:“樵苏往而无忌,即鹿纵而匪禁。” 清 孙枝蔚 《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对酒吾无忌,论文愧见知。” 邹韬奋 《大刀吓敌声中的空军幻影》:“何以一遇‘对外’,便只有敌人的飞机在天空横行无忌呢?”
(3).不必避忌;没有忌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渍麴法﹞其糠瀋杂用,一切无忌。”如:童言无忌。
释安永名句,颂古三十一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4终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