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玉楼春

西湖南北烟波阔。
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馀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
贪看六么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西湖阔,烟波浩渺波连波,东西南北望,不见岸堤坡。丝竹篁管声悲咽,随风荡湖面。绿裙罗带伴娇飞,舞罢双双垂。尊前美酒入红唇,染就香腮红云。
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坠,欢乐极时宜生悲,想起日后各南北。面对美景与歌舞,不禁惆怅盈腹肺。

注释
西湖:指颍州城西北的西湖。
丝:琴瑟之类;簧:笙筝之类;丝簧:泛指乐器。
琉璃:本指绿色或金黄色的釉料,此指绿色的酒。琉璃滑:喻美酒甘甜爽口。
六幺:又名绿腰,唐宋时期的歌舞曲名。

玉楼春问答

问:《玉楼春》的作者是谁?
答:玉楼春的作者是欧阳修
问:玉楼春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玉楼春是宋代的作品
问:玉楼春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西湖南北烟波阔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西湖南北烟波阔 出自 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
问:西湖南北烟波阔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西湖南北烟波阔 的下一句是 风里丝簧声韵咽。
问:出自欧阳修的名句有哪些?
答:欧阳修名句大全

玉楼春赏析

本篇起二句以简炼的笔触,概括地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繁华。“烟波阔”,一笔渲染过去,背景很有气派。“风里丝簧声韵咽”,则是浑括不流于纤弱的句子 ,使人想象到那广阔的烟波中 ,回荡着丝簧之声 ,当日西湖风光和一派繁华景象 ,便如在目前。
三、四句承次句点到的丝簧之声,具体写歌舞。“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的不是丝簧高奏,而是舞后 。但从终于静下来的“裙带绿双垂”之状,可以想象此前“舞腰红乱旋”的翩翩之态;从“香腮红一抹”的娇艳,可以想象酒红比那粉黛胭脂之红更为好看,同时歌舞女子面容之白和几乎不胜酒力,也得到了传神的表现。
换头由上片点出的“酒”过渡而下,但描写的角度转移到了正在观赏歌舞的人们的一边。六幺是一种琵琶舞曲 ,花十八属于六幺中的一叠 。因其包括花拍,与正拍相比,在表演上有更多的花样与自由,也就格外迷人 。酒杯在手,连“琉璃滑”都感觉不到,为贪君歌舞而忘情之状。这样,转入明朝,就跌宕得更有力了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明朝”不一定机械地指第二天,而是泛指日后或长或短的时间。随着人事的变化,今天沉醉不觉者会有一天被车马带向远方。那时,在异乡,甚至在无可奈何的孤独寂寞中,回首画桥风月,该是何等惆怅。
词中关于西湖烟波、风里丝簧和歌舞场面的描写,似带有欣赏的意味,而车马东西,回首画桥风月的惆怅,则表现出在无可奈何之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思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欧词在比较注意感情深度的同时,艺术表现上多数显得很蕴藉,有一种雍容和婉的风度。
本篇开头两句 ,大笔取景,于舒缓开阔中见出气象,已经给全词定下了从容不迫的基调。结尾二句,从内容和情调上看 ,是大转折 ,大变化,但出语用“明朝”二字轻轻宕开去,没有用力扳转的痕迹,最后又收转到“画桥风月 ”。行文上从容承接,首尾相应,显得和婉圆融,情绪上也表现了优柔不迫的容与之态。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哭护国上人
    昔喜三身净,今悲万劫长。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鼠行残药碗,虫网旧绳床。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
  • 慈溪龙虎轩偶成
    龙蟠虎踞秣陵城,甬上苍官亦强名。独占高峰傲千古,夜深月照落潮声。
  • 南郊大礼诗
    乾元门上赭袍光,雉扇初开散御香。郊祀一千年运祚,赦书三万里封疆。人间早木沾皇泽,天上咸韶送寿觞。惆怅昔年曾侍从,而今翻似鼠拖肠。
  • 彦清生日
    朔旦得天正,王孙庆始生。北溟鹏已化,东国凤先鸣。卓尔神峰秀,昭然冰鉴清。谋谟曾启沃,议论复纵横。棣棣威仪富,汪汪轨度宏。古今书并览,辽汉字兼行。折狱严无讼,齐家肃有声。从军依玉斧,教子胜金籝。筑馆勤延客,趋庭诤戢兵。坐桑观政异,飞舄入朝轻。避乱迎文若,闻歌戏武城。妙龄聊制锦,强仕且和羹。可谓田门相,宁议尹世卿。青云应速致,绿绶谅垂荣。正是颇劳止,何当早太平。七年淹伴读,万里阻求成。报主心虽切,思亲骨亦惊。自嗟同陟屺,谁与共班荆。冬日凌晨至,祥星际晓明。老彭知易比,五福不难并。
  • 再赋前韵五首
    子美才高不自期,却言苏李是吾师,若从欲逞兰苕句,试掣鲸鱼与对治。
  • 途中新岁忆三城兄长相公
    马上逢元朔,匆匆记物华,趁盘呈柏叶,偷笔弄椒花。臈暝残晨炬,春晖上早霞。三城今日酒,知我独思家。
  • 题徐子由菊坡图
    葺坡种菊当餱粮,想见西风百本黄。安得一尊相对饮,为公满意赋柴桑。
  • 问答
    小屏风,座隔流尘素影融。方床六尺偃清昼,惭无玉枕名通中。
  • 江岸茅舍傍古梅奇甚携酒即之
    不为村深与水隈,也依篱落有时开。几年寂寞无人问,一日声名动客杯。
  • 予谪居荆南赋诗百余篇书为两轴丙戍夏泛舟归
    三年放逐臣,今复得归去。梦已到南徐,船回正鸣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