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一斛珠
萧萧卧听鸣幽屋。
窗明怪得鸡啼速。
墙角烂斑,一半露松绿。
歌楼管竹谁翻曲。
丹唇冰面喷馀馥。
遗珠满地无人掬。
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
醉落魄/一斛珠问答
问:《醉落魄/一斛珠》的作者是谁?
答:醉落魄/一斛珠的作者是王千秋
问:醉落魄/一斛珠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醉落魄/一斛珠是宋代的作品
问:醉落魄/一斛珠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惊鸥扑蔌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惊鸥扑蔌 出自 宋代王千秋的《醉落魄/一斛珠》
问:惊鸥扑蔌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惊鸥扑蔌 的下一句是 萧萧卧听鸣幽屋。
问:出自王千秋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千秋名句大全
醉落魄/一斛珠赏析
冬日的清晨。词人拥衾高卧。听,外边传来阵阵扑翅之声,是谁把眠鸥惊起?寒风蓦地吹过,萧萧的馀响顿时,回荡在幽屋中。一起二语,先从听觉落笔,那是人刚醒来时的第一感受 。“卧听”两字,带起全篇。“窗明”句,兼写听觉和视觉。“怪得”,惊诧语。
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人已经开始思想活动了。埋怨鸡啼之“速”,可想见一夜睡眠的安适。“墙角”二句,已是推窗所见。墙角上色彩斑斓,露出半截子松树的苍绿。的确是一幅笔墨洗炼的图画,使人想象到墙外充满生气的一切。
“歌楼管竹谁翻曲”,下片首句即来个转折 。画面不断地跳跃,变换,似乎与上片全无干系,其实仍是紧接“卧听”写来。歌楼中通宵达旦地宴乐,还依稀听到歌女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新曲。“翻曲”,按照旧曲谱作新词 。“丹唇”二句,是在幽屋中的词人进一步发挥想象 。“丹唇冰面”,形容歌女唇红肤白。
“喷馀馥”,即所谓“吐气若兰”。“遗珠”句 ,极写宴乐时的情景。歌女头上的球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 ,不难想象主人的放纵与豪奢 。“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 。”写宴罢归去 。“ 玉”,喻月色。苏轼《西江月》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的白月互相辉映,色彩鲜明,与上片的“烂斑”“松绿”恰成对照。一静一动,一淡一浓,表现了各异的情趣。
此词在写作手法上是颇具特色的 。上片写惊鸥,写鸡啼,写松绿,写风声日影,都是眼前景物;下片写歌楼,写歌女,写遗珠,写红靴白月,都从想象得之。词人是通过个人主观感受去表现这些事物的,其实,词中所强调表现的,是作者真实的内心生活。这跟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特征有某些相似之处。词人欲以巧胜人,着意造境设色,移步换形,给人以新异不凡的感受,而词的意旨却变得晦涩难明了。这种特殊的艺术技巧,在宋词中似不常见,也可以算是词人的独创吧!
- 寄赠孙路处士平生诗誉更谁过,归老东吴命若何?知己凋零垂白发,故园寥落近沧波。酒醒藓砌花阴转,病起渔舟鹭迹多。深入富春人不见,闲门空掩半庭莎。
- 夜饮良宵公子宴兰堂,浓麝薰人兽吐香。云带金龙衔画烛,星罗银凤泻琼浆。满屏珠树开春景,一曲歌声绕翠梁。席上未知帘幕晓,青娥低语指东方。
- 瑞鹤仙百年如梦蝶。叹古往今来,多少豪杰。图王霸业。谩得渔樵,一场闲说。秦宫汉阙。今只有狐踪兔穴。想荣华秉烛当风,富贵似汤浇雪。省也,损身薄利害己,虚名却如吴越。随缘养拙。柴门掩,是非绝。向午窗容膝,小溪垂钓,坐对云山万叠。夜横琴,伴我知音,碧天皓月。
- 祝英台近(蔷薇)绾流苏,垂锦绶。烟外红尘逗。莫倚莓墙,花气酽如酒。便愁醺醉青虬,蜿蜿无力,戏穿碎、一屏新绣。谩怀旧。如今姚魏俱无,风标较消瘦。露点摇香,前度翦花手。见郎和笑拖裙,匆匆欲去,蓦忽地、罥留芳袖。
- 代白发答从衰得白自天机,未怪长青与愿违。看取春条随日长,会须秋叶向人稀。
- 待友不至自与吾朋聊外期,心旌切切望容仪。闻言回首非因错,欲语恁栏岂是痴。春酒破愁难作喜,莺花供兴不成诗。有时会晤情何限,握手论文到日西。
- 丙辰二月上丁释奠致斋于经史阁呈郡僚泮水分明记旧游,上丁祠事得重修。音遗金石疑犹在,菜有蘋蘩信可羞。老我今惭郡文学,诸生试觅汜乡侯。缅怀安定规模远,杰阁城西最上头。
-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馀。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 行行且游猎篇少年多武力,勇气冠幽州。何以纵心赏,马啼春草头。迟迟平原上,狐兔奔林丘。猛虎忽前逝,俊鹰连下鞲。俯身逐南北,轻捷固难俦。所发无不中,失之如我雠。岂唯务驰骋,猗尔暴田畴。残杀非不痛,古来良有由。
- 竹阁回庑抱曾阁,萧然深且虚。画栏凭曲曲,高竹爱疏疏。尘滓外不到,衣襟清有余。每来聊自适,幽意满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