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二十三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论诗三十首·二十三问答
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三》的作者是谁?
答:论诗三十首·二十三的作者是元好问
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三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论诗三十首·二十三是金代的作品
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三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出自元好问的名句有哪些?
答:元好问名句大全
论诗三十首·二十三赏析
该诗排斥俳谐怒骂的不良习气,体现元好问论诗尚雅的旨趣,论者多以为它是就东坡及其末流所发,一般征引三条资料作注。一是黄庭坚所说,东坡文章“短处在好骂”(《答洪驹父书》),二是严羽所说,“近代诸公……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沧浪诗话·诗辩》)。三是戴复古所论,“时把文章供戏谑,不知此体误人多”(《论诗十绝》)。严、戴二家之说,元氏未必获闻,倒是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有段话值得一读:“(参寥)尝与客评诗,客曰:‘世间故实小说,有可以入诗者,有不可以入诗者,惟东坡全不拣择,入手便用,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坡手,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自有妙处。”《风月堂诗话》为朱弁羁金时所作,在金有传本,元好问当能读到。他作此诗,心中必有此语,故能为前两句作注。
但是,其批评不限于东坡及其末流。元好问针对“汉谣魏什久纷纭”的现状,所持的雅正观特别苛严,甚至狭隘,连李白、杜甫也不完全符合其雅正标准。他批评那些不自珍重的诗人,说“诗人玉为骨,往往堕尘滓。衣冠语俳优,正可作婢使”(卷二《别李周卿》),他批评苏轼,“不能不为风俗所移”,创作“杂体”诗,并对振兴风雅传统感到悲观失望,说“诗至于子瞻,而且有不能近古之恨,后人无望矣”(卷三十六《东坡诗雅引》)。在他看来,众多诗人之所以不合格,原因之一就是多写杂体诗,也就是因为“衣冠语俳优”、“俳谐怒骂”,可见,“俳谐怒骂岂诗宜”是批评所有诗人“俳谐怒骂”的缺点,他的打击面要比黄庭坚、严羽等人宽得多。
元好问的这番言论,还特别针对“今人”而发,后两句说得很清楚,是说“今人”合该嘲笑古人之“拙”,只知道有雅,不知道有其他。这是批评今人不及古人纯正,以曲学、小说、俳谐怒骂入诗,据《归潜志》记载,李纯甫正是这类“今人”,他“幼无师传”(卷八),“平日喜佛学”(卷九),“南渡后,文学多杂葛藤,或太鄙俚不文”(卷十),如解释老子“道生一”,有“一二三四五,虾蟆打杖鼓”(卷九)之语,他的这一套应该在元好问所批评的“曲学”和“小说”的范围之内。李纯甫还喜欢以俳谐怒骂入诗,《归潜志》卷九曰:“李屏山视赵闲闲为丈人行,盖屏山父与赵公同年进士也。然赵以其才,友之忘年。屏山每见赵致礼,或呼以老叔,然于文字间未尝假借;或因醉嫚骂,虽愠亦无如之何。其往刺宁边,尝以诗送,有云:‘百钱一匹绢,留作寒儒裩。’讥其多为人写字也。又云:‘一婢丑如鬼,老脚不作温。’讥其侍妾也。又《送王从之南归》有云:‘今日始服君,似君良独难。惜花不惜金,爱睡不爱官。’亦一时戏之也。”这类戏谑之作传布甚广,也应在元好问的批评之中。
除李纯甫之外,当时以俳谐怒骂入诗的还有“颇善李屏山”的马天采④,其人“诡怪好异,又喜为惊世骇俗之行”,“南渡为史院编修官,殊无朝士风,杂学,通太玄数”(《归潜志》卷五)。元好问说其诗“欲别出卢仝、马异之外,又多用俳体作讥刺语,如云‘木偶衣冠休吓我,瓦伶口颊欲谩谁。啮骨取肥屠肆狗,哺糟得罪酒家猪’,如此之类,不得不谓之乏中和之气”(《中州集》卷七)。李纯甫、马天采等人的这种诗风,正是元好问这首诗在现实中的批评对象。至于“今人合笑古人拙”一句,是否别有所本,因文献阙如,已不得而知了。
但是,其批评不限于东坡及其末流。元好问针对“汉谣魏什久纷纭”的现状,所持的雅正观特别苛严,甚至狭隘,连李白、杜甫也不完全符合其雅正标准。他批评那些不自珍重的诗人,说“诗人玉为骨,往往堕尘滓。衣冠语俳优,正可作婢使”(卷二《别李周卿》),他批评苏轼,“不能不为风俗所移”,创作“杂体”诗,并对振兴风雅传统感到悲观失望,说“诗至于子瞻,而且有不能近古之恨,后人无望矣”(卷三十六《东坡诗雅引》)。在他看来,众多诗人之所以不合格,原因之一就是多写杂体诗,也就是因为“衣冠语俳优”、“俳谐怒骂”,可见,“俳谐怒骂岂诗宜”是批评所有诗人“俳谐怒骂”的缺点,他的打击面要比黄庭坚、严羽等人宽得多。
元好问的这番言论,还特别针对“今人”而发,后两句说得很清楚,是说“今人”合该嘲笑古人之“拙”,只知道有雅,不知道有其他。这是批评今人不及古人纯正,以曲学、小说、俳谐怒骂入诗,据《归潜志》记载,李纯甫正是这类“今人”,他“幼无师传”(卷八),“平日喜佛学”(卷九),“南渡后,文学多杂葛藤,或太鄙俚不文”(卷十),如解释老子“道生一”,有“一二三四五,虾蟆打杖鼓”(卷九)之语,他的这一套应该在元好问所批评的“曲学”和“小说”的范围之内。李纯甫还喜欢以俳谐怒骂入诗,《归潜志》卷九曰:“李屏山视赵闲闲为丈人行,盖屏山父与赵公同年进士也。然赵以其才,友之忘年。屏山每见赵致礼,或呼以老叔,然于文字间未尝假借;或因醉嫚骂,虽愠亦无如之何。其往刺宁边,尝以诗送,有云:‘百钱一匹绢,留作寒儒裩。’讥其多为人写字也。又云:‘一婢丑如鬼,老脚不作温。’讥其侍妾也。又《送王从之南归》有云:‘今日始服君,似君良独难。惜花不惜金,爱睡不爱官。’亦一时戏之也。”这类戏谑之作传布甚广,也应在元好问的批评之中。
除李纯甫之外,当时以俳谐怒骂入诗的还有“颇善李屏山”的马天采④,其人“诡怪好异,又喜为惊世骇俗之行”,“南渡为史院编修官,殊无朝士风,杂学,通太玄数”(《归潜志》卷五)。元好问说其诗“欲别出卢仝、马异之外,又多用俳体作讥刺语,如云‘木偶衣冠休吓我,瓦伶口颊欲谩谁。啮骨取肥屠肆狗,哺糟得罪酒家猪’,如此之类,不得不谓之乏中和之气”(《中州集》卷七)。李纯甫、马天采等人的这种诗风,正是元好问这首诗在现实中的批评对象。至于“今人合笑古人拙”一句,是否别有所本,因文献阙如,已不得而知了。
0
纠错
猜你喜欢
- 答萧渊少府卷君先大夫临终时,梦中尝赋晓寒歌。骑龙跨鱼不是诞,直对上帝传吟哦。才如李贺天亦少,直其在世尤难多。文章父子不相似,君今平易祖袭那。铜铁锦褧各有用,高下安得与等科。大都精意与俗近,笔力驱驾能逶迤。野雉五色且非凤,知时善鸣鸡若何。
- 夏日将雏燕子渐离巢,过母龙孙已放梢。日出并湖初晒纲,雨余乘屋旋添茅。家贫旧业元知废,身老微官久合抛。莫恨门前车马绝,岂无农圃与论交。
- 题崇胜寺无心庵老鹤依林表,孤云寓山间。结茅穷释子,著身如许闲。有心即尘纷,无心犹石顽。有无心并置,日暮客来还。
- 岁晏岁晏甘离索,山扉午不开。冻蜂粘病菊,饥雀啄疏梅。美睡抛书册,清斋远酒杯。殷勤谢尘客,无事莫频来。
- 美哉亭西出城皋关,土谷仅容驼。天挂一疋练,双崖斗嵯峩。忽然五丈缺,亭构如危窠。青山丽中原,白日照大河。下视万里川,草木何其多。临高一吐气,却奈雄风何。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险易终不偿,翻身下残坡。
- 夜宿闵滩下歙江两岸山立壁,一水潭潭浮绀碧。嵌空老石出中流,触碎玻璃成沸白。滩高水落定难行,莫雨淋浪新涨生。三更风怒山欲吼,催唤金乌回晓晴。篙工倚柂笑相语,但上闵滩无所阻。明日日晡过歙渚,舣船沽酒劳辛苦。
- 和徐常丞洪秘监倡和四首纷纷博局迭赢输,孰是真儒孰盗儒。履道宅佳多辇石,辋川亭巧恰临湖。可无诗唤刘郎和,偶有钱同郑老沽。却笑吴儿拚命者,潮头如屋靠腰壶。
- 题涌月亭二首星河耿耿障云披,剑气峥嵘彻紫微。轮辗碧空凌象纬,波翻清影射窗扉。寒光照夜潜蛟动,皓色穿林宿鸟飞。草树无烟衣有露,夜深吟赏欲忘归。
- 赠蛩光上人草书歌篆书朴,隶书俗,草圣贵在无羁束。江南有僧名蛩光,紫毫一管能颠狂。人家好壁试挥拂,瞬目已流三五行。摘如钩,挑如拨,斜如掌,回如斡。又如夏禹锁淮神,波底出来手正拔。又如朱亥锤晋鄙,袖中抬起腕欲脱。有时软萦盈,一穗秋云曳空阔。有时瘦巉岩,百尺枯松露槎枿。忽然飞动更惊人,一声霹雳龙蛇活。稽山贺老昔所传,又闻能者惟张颠。上人致功应不下,其奈飘飘沧海边。可中一入天子国,络素裁缣洒毫墨。不系知之与不知,须言一字千金值。
-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碧柳禊堂春。皇情尚忆垂竿佐,天祚先呈捧剑人。
诗词名句推荐
最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