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采桑子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翠帐犀帘。
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
云散香残。
风雨蛮溪半夜寒。

采桑子问答

问:《采桑子》的作者是谁?
答:采桑子的作者是朱敦儒
问:采桑子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采桑子是宋代的作品
问:采桑子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出自 宋代朱敦儒的《采桑子》
问: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的下一句是 翠帐犀帘。
问:出自朱敦儒的名句有哪些?
答:朱敦儒名句大全

采桑子赏析

这首《采桑子 》,是作者客居南雄州时追怀汴京繁华、伤时感乱之作。
起笔二句叙梦回汴京 。“海角”指词人当时所在的岭南海隅之地 。“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南雄州一带,当时是荒凉的边远地区。词人避乱遐方,形单影只,举目无亲。在这里,即使做梦,也该是凄凉的。但今宵所作的梦,却把自己带回了往昔繁华的旧都。“海角”与“长安”,不仅表明空间距离遥远,而且标志着丧乱与繁华、战争与承平两个不同的历史环境 。“却”字正突出强调了这不同的历史环境所给予词人的心理感受,其中有意外的欣喜,更含无限的感怆。
“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 。”二句展示梦境中京师繁华旧事的一角。在华美的居室里,翠帐低悬,犀帘垂地,床前的屏风,曲曲斜斜,依旧展开着十二扇屏山 。这里只写“翠帐”、“犀帘”、“屏山”,而它们所暗示的往昔汴京士大夫的繁华生活、温馨旧事不难想见 。“依旧”二字,不但贯通上下两句,而且贯通上下两片。在梦中,这一切都是那样熟悉、亲切,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实际上这一切已经成为不可回复的旧梦。梦中“依旧”正暗示出梦后的荡然无存。
过片“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 。”紧承上片三四句,续写繁华旧梦。美丽的歌妓在宴席上为自己调琴理弦,弹奏乐曲,敛眉低首,若不胜情,说不尽的温馨旖旎,风流绮艳。上片三四句侧重写环境,这两句侧重写人的活动。两汇合,即一幅华堂夜宴图。
由此可见词人所怀恋的汴京繁华,实际上就是上层士大夫的乐宴生活。
“云散香残 ,风雨蛮溪半夜寒。”云散,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的故实,暗示绮艳梦境的消逝;香残,是说梦境既逝,梦中的馨香亦不复存留。眼前面对的,是荒寒的海角凄凉之地;耳畔听到的,是夜半风雨交加中蛮溪流水的凄寒声响。消逝的梦境与凄寒的现境的对照,强化了词人的今昔盛衰之感、伤时感乱之痛和天涯羁旅之悲,结尾的“寒”字,不纯是切肤之感到的,更是内心寂寞凄凉的反映。
0
纠错
猜你喜欢
  • 谢潘端叔惠红梅
    只说梅花似雪飞,朱颜谁信暗香随。不须添上徐熙画,付与西湖别赋诗。
  • 为师席李上舍去智寿四首
    道义须知耐岁寒,论心还喜臭如兰。龙鳞幸许同攀附,乞与春风借羽翰。
  • 紫竹花
    长夏幽居景不穷,花开芳砌翠成丛。窗南高卧追凉际,时有微香逗晚风。
  • 摸鱼儿
    甚山灵、斗奇夸巧,悬峰遥献形似。仓船炉灶无封闭,零落车罗机履。山临水。任瓮杵、辘轳厩架俱闲毁。床棺尘委。更乐隐棋休,料闲真隐,三教忘宾主。人都语,二十四岩佳致。来往溯流观指。目前景相纷虚幻,神仙家在何许。君莫取。这身世、山林朝市随缘遇。休论诡异。但总绝情缘,一空妍丑,觌面先寻你。
  • 子中兄再示新诗以妃为僭次韵解嘲
    妃即嫔嫱非并后,公卿虽备要严徐。黄裳敢僣夫人服,紫袖聊瞻御坐裾。石韫山辉元倚玉,媠飞海运本名鱼。莫因韩李同佳传,便废千年太史书。
  •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五望海楼
    尝闻观蹄涔,讵识海水大。浩浩与天同,滔滔众流会。平吞江作练,远泻河如带。终日郡楼间,欲取长鲸鱠。
  • 西斋不寐三首
    寒近衣犹单,暑退扇已掷。生世成何事,卧念夜叹息。四壁候虫鸣,不啻千且百。其鸣果何谓,霜□还复蛰。大块□□民,生死互促迫。嗷嗷食土毛,灭去竟无迹。髧髦昔何□,□今曶六十。于道粗有闻,屡空未为厄。意长岁年短,虑阔世俗窄。欲为熟睡谋,可无伯伦德。
  • 登鹅湖妙峰亭次韵
    偶向妙峰亭上望,一襟寒色近春分。晴风吹放天全露,吹尽江南江北云。
  • 晓发诗
    早霞丽初日。清风渭薄雾。水底见行云。天边看远树。且望{氵公}泝剧。暂有江山趣。疾兔聊复起。爽地岂能赋。
  • 病卧闻韩公表雨中出谒
    绿阴飞雨作秋容,衰病呻吟高枕中。何事公孙健骑马,黄金带客好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