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翻译和注释
译文
低飞的雁群缓傍晚时分出现缓边城,芦苇正缓努力地成长。
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丝绸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
注释
碛:读qì,戈壁、沙漠。
白练:白色热绢。这里泛指丝绸。
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其治所缓今新疆库车,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所陷。
凉州词问答
问:《凉州词》的作者是谁?
答:凉州词的作者是张籍
问:凉州词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凉州词是唐代的作品
问:凉州词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出自 唐代张籍的《凉州词》
问: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的下一句是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问:出自张籍的名句有哪些?
答:张籍名句大全
凉州词赏析
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边城暮雨雁飞低。”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这给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中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诗人抓着鸿雁低飞这一景象下笔,含义深邃,意在言外。远景写得阴沉抑郁。近景则相反,富有朝气:
“芦笋初生渐欲齐。”
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近景的色彩鲜明,情调昂扬,和远景的幽深低沉刚好形成强烈的对照。以上两句所写一抑一扬,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芦笋的蓬勃生机给边境带来春色,荒漠的大地上
也看到人的活动了:
“无数铃声遥过碛。”
看!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给人以安谧的感觉。诗人以诉之听觉的铃声让人产生视觉的骆驼队形象,从而触发起一种神往的感情,这样便把听觉、视觉和意觉彼此沟通起来,写得异常巧妙,极富创新精神。这就是美学上所说的“通感”手法。但联系下面一句,这种感情便起了突变。
无数铃声意味着很多的骆驼商队。如今它们走向遥远的沙漠,究竟通向哪里去呢?诗人不由怀念起往日“平时安西万里疆”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应驮白练到安西。”在这“芦笋初生渐欲齐”的温暖季节里,本应是运载丝绸的商队“万里向安西”的最好时候呀!言外之意是说,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句首一“应”字,凝聚了多么辛酸而沉痛的感情!
这首《凉州词》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它宛如一幅风景油画,远近景的结构,层次分明,明暗的对比强烈。画面上的空间辽远,沙漠广阔,中心展现着一列在缓缓行进的骆驼商队,诗的思想感情就通过这一骆驼队的行动方向,集中表现出来,从而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寓虚于实的艺术效果。
(何国治)
- 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五渚莲武陵谁家子,波面双双渡。空积心中丝,未成机上素。似共织女期,秋宵苦霜露。
- 蝶恋花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谓必获济。及女至,则端服俨容,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家厚矣,由是慈母以弱子幼女见依。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氵失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而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诚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于婢妾,又恐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于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毋及于乱。言毕,翻然而逝。张自失者久之,复逾而出,由是绝望矣。奉劳歌伴,再和前声。商调十二首之五屈指幽期惟恐误。恰到春宵,明月当三五。红影压墙花密处。花阴便是桃源路。不谓兰诚金石固。敛袂怡声,恣把多才数。惆怅空回谁共语。只应化作朝云去。
- 资政王侍郎命赋梅花用芳字许都二月杏初盛,公府后园梅亦芳。因思江南花最早,开时不避雪与霜。主人惜春春未晚,遂命官属携壶觞。酒行守吏摘花至,素艳紫萼繁於装。夭桃穠李不可比,又况无此清淡香。岂辞尽醉对颜色,频嗅竞黏须蕊黄。何时结子助调鼎,我心旧职不敢忘。
- 写华严经求颂破一微尘出引经,因该果海果该因。无端却被管城子,名句文俱错指陈。
- 苦热二首示病刘松殊不饮,烁燔汗眩兀如痴。尘嚣堀堁东山扇,汩濁只惭叔度陂。茗汁粟浆回渴梦,大门高屋惮炎曦。生灵惴惴苗同槁,救暍哀祈风雨吹。
- 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守臣张某奉诏劝农于郊惟国之法,烨烨其垂。使尔知避,岂欲尔施。
- 赠太常王建藤杖笋鞋蛮藤剪为杖,楚笋结成鞋。称与诗人用,堪随礼寺斋。寻花入幽径,步日下寒阶。以此持相赠,君应惬素怀。
-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黄环为宫]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业隆。神其来格,于昭盛容。
- 绝句(四首选一)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 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