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纳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注释
倚胡床:坐靠胡床。倚:坐靠。

纳凉问答

问:《纳凉》的作者是谁?
答:纳凉的作者是秦观
问:纳凉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纳凉是宋代的作品
问: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出自 宋代秦观的《纳凉》
问: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的下一句是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问:出自秦观的名句有哪些?
答:秦观名句大全

纳凉赏析

  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次句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2]”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颂证道歌证道歌
    多年枉作风尘客,不问东西与南北。只应好住便安身,闻举汝身心似墨。
  • 鸡鸣埭
    辇出城时鸡未鸣,春罗蝉翼赭袍轻。蒙尘猎骑奔如电,到此闻鸡第一声。
  • 送温况游蜀
    游人西去客三巴,身逐孤蓬不定家。山近峨眉飞暮雨,江连濯锦起朝霞。云深九折刀州远,路绕千岩剑阁斜。应到严君开卦处,将余一为问生涯。
  • 重阳阻雨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 【越调】斗鹌鹑_酒力禁持,
    酒力禁持,持魔唤起。紫燕喧喧,黄莺呖呖。红杏香中,绿杨影里。丽日迟,节序催。柳线摇金,桃花泛水。【紫花儿序】香馥馥花开满路,碧粼粼水绕孤村,绿茸茸芳草烟迷。扬鞭指处,堪画堪题。更那堪,竹坞人家傍小溪。彩绳高系,春色飘零,花事狼藉。【小桃红】一帘红雨落花飞,酝酿蜂儿蜜。跨蹇携壶醒还醉,草凄凄,融融沙暖鸳睡。韶光景美,和风暖日,惹起杜鹃啼。【秃厮儿】凝眸处黄莺子规,动情的绿暗红稀。莺慵燕懒蝶倦飞,冷落了芳菲,春归。【圣药王】醉似泥,仆从随,见小桥流水隔花溪。柳岸西,近古堤,数枝红杏出疏篱,墙外舞青旗。【尾】四围绵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看了这红紫翠乡中,堪写在丹青画图里。
  • 忆远曲
    水上山沉沉,征途复绕林。途荒人行少,马迹犹可寻。雪中独立树,海口失侣禽。离忧如长线,千里萦我心。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德合乾坤御九天,祥光瑞气霭山川。当机觌面全提处,一会灵山又俨然。
  • 送孙山人
    山翁来帝里,不肯住多时。尘土衣裳重,腥膻仆隶饥。林中愁不到,城外老应迟。喧寂一为别,相逢未有期。
  • 济川阻雪九月二十七日客况 其二
    济州城南寒雪飞,济州城北冻成围。客情自古不称意,世事于今转觉非。白马少年频唤酒,黑纱老妇泣无衣。逢邮不寄江南信,却上高楼望雁归。
  • 同吴侍郎小园池上送杨端明归马上口占
    偶作河梁饯,翻为池上宾。归骖不忍驾,新月共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