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问答

问:《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的作者是谁?
答: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的作者是陈达叟
问: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是宋代的作品
问: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举头忽见衡阳雁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举头忽见衡阳雁 出自 宋代陈达叟的《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问:举头忽见衡阳雁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举头忽见衡阳雁 的下一句是 千声万字情何限。
问:出自陈达叟的名句有哪些?
答:陈达叟名句大全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赏析

  《尊前集》此词归于李白。从词的内容风格看,接近敦煌民间词,可能是民间曲辞而托名李白的。《草堂诗余》前集卷下作宋末陈达叟词,《历代诗余》卷九作南宋陈以庄词,皆误。

  词中“衡阳雁”,犹云南飞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一行书”,用雁足传书故事。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放到北海冰雪中牧羊。汉昭帝派使者去要回苏武,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中带着信,说苏武在某大泽中。单于只得把苏武放回。又雁行排成“一”字,即一行书,这里语带双关,责怪丈夫人不如雁,雁有千声万字,他却一个字也不托飞雁捎来。

  此词以思妇的口吻述说:秋雁打从作客北地的丈夫那边飞来,因此见雁思人。但是,雁能传书,他为什么不托大雁捎个信来呢?岂不是太薄情了吗?于是不禁转而怨恨起来,甚至气得哭了,发誓来春雁北归时也不给他带信。这种气愤和责怪,不免毫无根据,错怪对方,但却是情极而生,表明思念之深和悬望之切。要是一旦来书,不知该多么高兴和欣慰。词中痴语,怨语,实际上都是情语。从见雁起兴,到最后赌气罚咒,生动地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态,使这首词富于民歌风味。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和桃花因戏如晦
    颜色已饶丹杏蕊,馨香不减雪梅疏。自从移入青阳观,前度刘郎记得无。
  • 故县遇风二首
    狂风奔屋似輣车,旅枕清寒一倍加。半夜雨声收拾尽,晓来飞雪不成花。
  • 白莲花
    种向东林得,此花真个希。芳心能自洁,玉体静相依。每讶鸥将浴,犹疑鹭不飞。月明无处认,香气袭人衣。
  • 邯郸驿楼作
    芜没丛台久,清漳废御沟。蝉鸣河外树,人在驿西楼。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近郊经战后,处处骨成丘。
  • 鹧鸪引
    闾井锥刀*战烘。咏归奚取舞雩风。道开圣学千年后,春在先生一亩宫。敦诲诱,见从容。弦歌不隔幔纱红。珉溪几点梅梢雪,岁岁吹香入寿
  • 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
    不用长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新巢语燕还窥砚,旧雨来人不到门。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翻。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
  • 寓舍在青安门外由是出郊不数里群山献状如游
    山列瑶簪束不齐,过云舒卷树高低。孟郊李白曾行处,泰华瑯琊尽向西。瘦马自穿幽径去,老莺犹恋落花啼。岂无崖壁平如削,留与诗人醉墨题。
  •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
    萧寺曾过最上方,碧桐浓叶覆西廊。游人缥缈红衣乱,座客从容白日长。别后旋成庄叟梦,书来忽报惠休亡。他时若更相随去,只是含酸对影堂。
  • 秋日后(一作新晴后)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z4曝旧芳茵。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 曲江秋
    前山雨歇。爱竹树低阴,轩窗无热。珠箔半垂,清风细绕,萧萧吹华发。珍簟粲枕设。珊瑚瘦,琉璃滑。永日敧枕,知谁是伴,旧书重揭。清绝。轻云淡月。梦同泛、沧波万叠。杯盘狼籍处,相扶就枕,欢笑歌翻雪。转棹小溪湾,人家灯火断明灭。正携手,无端惊回,槛外数声鶗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