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1*1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翻译和注释

译文
黄昏余晖之下,厅堂前面鲜花娇美。一群可爱绣女,争拿笔上绣床写生。
绣成美丽屏风,静静放进花园,逗得黄莺好奇,离开柳条飞来。

注释
此诗一本题作《咏绣障》。绣障:刺绣屏风。绣样:描画刺绣图样,用针刺绣前的一道工序。
花蕊(ruǐ)娇:双关语,一指刺绣图样,一喻刺绣少女。花蕊:花心。娇:美丽鲜艳。
拈(niān):用两三个指头捏住。床:指绣花时绷绣布的绣架。床:指绣花架。
安:安置,摆放。
下柳条:从柳树枝条上飞下来。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问答

问:《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的作者是谁?
答: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的作者是胡令能
问: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是唐代的作品
问: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1*1床描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1*1床描 出自 唐代胡令能的《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
问: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1*1床描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1*1床描 的下一句是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问:出自胡令能的名句有哪些?
答:胡令能名句大全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刺绣精美的诗,写妇女绣品巧夺天工。

  首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花蕊娇”,花朵含苞待放,娇美异常──这是待绣屏风(绣障)上取样的对象。

  首句以静态写物,次句则以动态出人: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那看到花开娇美,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和动作的轻灵优美,如一幅自然的画卷都从“争”字中隐隐透出。“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这一句虽然用意只在写人,但也同时带出堂上的布置:一边摆着笔架,正对堂前的写生对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绣床。和动作的轻灵优美,如一幅自然的画卷。

  三四句写“绣成”以后绣工的精美巧夺天工:把完工后的绣屏风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柳枝向绣屏风飞来。末句从对面写出,让乱真的事实说话,不言女红之工巧,而工巧自见。而且还因黄莺入画,丰富了诗歌形象,平添了动人的情趣。

  从二句的“上床描”到三句的“绣成”,整个取样与刺绣的过程都省去了,像“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罗隐《绣》)那样正面描写绣活进行时飞针走线情况的诗句,在这首诗中是找不到的。

  胡令能诗风清丽,富有情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堪称唐诗园囿中奇香扑鼻的山花野草。这首《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就有这样的特点。此诗头两句是现场目击,后两句是合理想象,既有情趣,又有意趣。语言明白如话,意境明丽如画。这样的诗,现代人解读毫不费力,且清新可爱,足见其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沈德潜在论及题画诗时说:“其法全在不粘画上发论。”(《说诗晬语》卷下)“不粘”在绣工本身,不以正面敷写争巧,而是以映衬取胜,也许这就是这首诗在艺术上成功的主要奥秘。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山居十三首
    一雨秋凉爽气新,秋声栗栗转伤神。根株半载培多少,倏忽流光不待人。
  • 卢甥申之自吴门寄颜乐间画笺
    年来吴门笺,色泽胜西蜀。春膏最宜书,叶叶莹栗玉。贤甥更好奇,惠我小画幅。开缄粲殷红,展玩光溢目。巧随砑光花,傅色湿丹绿。桃杏春共妩,兰桂秋始肃。赵昌工折枝,露华清可掬。妙手真似之,臧去不忍触。苟非欧虞辈,谁敢当简牍。又闻乐间君,古篆颇绝俗。併求数纸书,寄我慰幽独。
  • 霜天晓角·题胭脂岭陶氏门
    烟林褪叶。红藉游人屟。十里秋声松路,岚云重、翠涛涉。伫立。闲素箑。画屏萝嶂叠。明月双成归去,天风里、凤笙浃。
  • 出郊偶成呈府判知县三丈二首
    去郭喧嚣远,空江气象宽。柳舒含絮媚,梅褪著枝酸。物外登山好,公馀尽日欢。归迟应犯夜,暝色占江干。
  • 次韵十诗
    秋来病体费支吾,深闭柴门卧草庐。药裹多寻医者问,酒樽寖与故人疏。时须勉强陪来客,未免辛勤答远书。此外儒生真气习,简编犹欲趁三余。
  • 桃源忆故人
    人间只解留春住。不管秋归去。一阵西窗风雨。秋也归何处。柴扉半掩闲庭户。黄叶青苔无数。犹把小春分付。梅蕊前村路。
  • 即事二首
    厨人失职晏忘炊,赖是先生贯忍饥。一客覆羹真小事,举家食粥已多时。自怜气馁鲜难脍,渐觉身轻鹤可骑。屈指故交无厚禄,未知太保李公谁。
  • 使虏遇汴京作
    苍龙观阙东风外,黄道星辰北斗边。月照九衢平似水,胡儿吹笛内门前。
  •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 寻真观一首
    鸾升天上五峰青,龙住山中九叠屏。知有洞门藏水底,倚阑吾欲跳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