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寺牡丹
要识洛阳姚魏色,烦君千里到维扬。
大目寺牡丹问答
问:《大目寺牡丹》的作者是谁?
答:大目寺牡丹的作者是陈宓
问:大目寺牡丹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大目寺牡丹是宋代的作品
问:行人那得不如狂,谪下仙真衣锦裳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行人那得不如狂,谪下仙真衣锦裳 出自 宋代陈宓的《大目寺牡丹》
问:行人那得不如狂,谪下仙真衣锦裳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行人那得不如狂,谪下仙真衣锦裳 的下一句是 要识洛阳姚魏色,烦君千里到维扬。
问:出自陈宓的名句有哪些?
答:陈宓名句大全
- 咏史诗姑苏台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
- 阅江楼记标签:古文观止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 丰乐亭游春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 梦乡家住吴王旧苑东,屋头山水胜屏风。寻常梦在秋江上,钓艇游扬藕叶中。
- 渔家傲鸿雁翩翩云路杳。芦花如雪迷红蓼。荷叶不禁风雨倒。秋意早。诗怀清似霜天晓。独掩柴扉谁得到。高台日暮宜瞻眺。清致日多尘事少。歌古调。新声移入渔家傲。
- 上耿泉生朝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有志而宽,夫谁敢侮。
- 向察推檄至会昌赋所怀呈似二首文简家风淡,芗林句法清。今能传几世,君复拥全名。犹及识前辈,未尝轻后。崆峒风月里,许我共诗盟。
- 岁暮少慕浮名百种痴,老知世事尽儿嬉。从今春困不须卖,睡到日高三丈时。
- 倅厅云水亭山绕澄江江绕城,水云径接海冥冥。万家曲折在吾目,一郡登临属此亭。今日诗题随处有,几番醉眼望中醒。风流郑老知何在,回首苍茫凫屿青。
- 投赠钱侍郎端礼三篇天地生成无用躯,青箱世业一愚儒。几同海上屠龙术,空守岩前待兔株。自信平生非木石,谁怜半世混泥涂。幸逢点铁为金手,乞与投身造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