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注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稚子弄冰问答

问:《稚子弄冰》的作者是谁?
答:稚子弄冰的作者是杨万里
问:稚子弄冰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稚子弄冰是宋代的作品
问: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出自 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问: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的下一句是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
问:出自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
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稚子弄冰赏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传上人丐盐求颂
    濒海人居不事田,生涯清白是家传。雷鸣山麓潮横雪,津出泥沙卤泛莲。冰玉色承熬炼力,蕨薇滋藉合和缘。舌头妙有圆通眼,坐断丛林五味禅。
  • 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
    舟渡金山过广陵,湾头略可计淮程。回瞻建业祥烟绕,北望长安落日明。野旷春农虚地力,霜清晓角动边声。中原雠耻非难复,子弟皆思死父兄。
  • 和成冠卿见寄
    别恨频添鬓雪深,百年怀抱郁沈沈。标名不挂金银榜,涉世空坚铁石心。俗物何劳供一醉,残僧正欲伴孤吟。朱弦三弄虚檐寂,唯有清风是赏音。
  • 山居
    居山活计随时用,触事都从旧路行。只把手头些子力,拨开火种自烧铛。
  • 致敬五公祠堂
    五公稷契益皋夔,朝迹才安辄复危。始信君非讎格处,皆缘国是有摇时。高山日矫行人首,乔木时颦故老眉。莫道落南非美事,也多添得永州碑。
  • 西施滩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 自咏
    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只合一生眠白屋,何因三度拥朱轮?金章未佩虽非贵,银榼常携亦不贫。唯是无儿头早白,被天磨折恰平均。
  • 乱后龙州送郑郎中兼寄郑侍御
    待车登叠嶂,经乱集鴒原。省坏兰终洁,台寒柏有根。县清江入峡,楼静雪连村。莫隐匡山社,机云受晋恩。
  • 舍轿马而步
    严风驾雪霜,吾轿颇温燠。白日暖郊原,吾马快驰逐。二者皆得用,翩如两黄鹄。马骄倦提策,桥狭厌挛束。何以救斯弊,奔驰有吾足。副之两革靴,随以一筇竹。凫趋上高冈,虎步出平陆。折花得低枝,照影临深谷。道逢田间叟,时访以耕牧。北音稍入耳,俚语俄满腹。行行及前堆,小汗已脉沐。芳草可为茵,吾眠不须褥。人生忌太佚,终岁居华屋。醉饱耳目昏,软暖筋骸缩。今吾异于此,千里干微禄。朝随麏麞骋,夜侣鸿雁宿。户枢劳乃久,金矿缎方熟。聊歌以自娱,不作杨朱哭。
  • 送王昭祖国史吏部归丹阳七绝
    康庄车马沸骈阗,直欲辕攀挽不旋。空使州人行砥道,睠言相顾却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