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舆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唉我呀!曾客居华馆大屋,如今每顿饭供应都不丰富。可叹啊!待遇远不如当初!
呜呼哉!曾经餐餐多美好,如今每天挨饿顿顿吃不饱。可怜啊!远远不如从前好!
注释
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於(wū):叹词。
夏屋:大的食器。夏,大;屋,通“握”,《尔雅》:“握,具也。”渠渠:丰盛。《广雅》:“渠渠,盛也。”
于嗟乎:悲叹声。
承:继承。
簋(guǐ):古代青铜或陶制圆形食器。毛传:“四簋,黍稷稻粱。”朱熹《诗集传》:“四簋,礼食之盛也。”
权舆问答
问:《权舆》的作者是谁?
答:权舆的作者是佚名
问:权舆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权舆是先秦的作品
问:权舆是什么体裁?
答:诗经·国风·秦风
问: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出自 先秦佚名的《权舆》
问: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的下一句是 于嗟乎,不承权舆!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
问: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权舆赏析
这是一首贤士发牢骚的小诗,讽刺秦君养士待贤有始无终;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秦国没落贵族在叹息生活今不如昔的诗。
此诗两章结构相同,在反复咏叹中见“低徊无限”(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之情,感慨秦康公不能礼待贤者。诗首句即以慨叹发语,仿佛是一个酸不溜丢的人才两手一摊,仰天长叹,让听者有“不提倒也罢了,提起两眼泪汪汪”的心理预设,作者以下提及的今昔强烈对比就显得自然而不突兀。过去的日子里大碗吃饭、大碗吃肉,而如今是每顿供应的饭菜都非常简约,几乎到了吃不饱的程度,前后待遇悬殊,让人难以承受。其实,饮食上的一点变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由此反映出的贤者在国君心目中的位置。
诗的前后两章虽然相近,但些微变化间显示出歌唱者前后待遇的落差之大,第一章里提及的变化还只是从大碗饭食到每食无余,到第二章里已经从“每食四簋”到“每食不饱”了,于是作者一唱三叹,“于嗟乎!不承权舆”,这嗟叹声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对遭受冷遇的现实的失望和对康公恢复先王礼贤下士之风的希望。从诗中无法看到诗作者慨叹之后待遇能否得到改变,但从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的战国齐孟尝君食客冯谖身上或可看到他的影子。
- 偶题魂梦天南垂,宿昔万里道。池台花气深,到处生春草。
- 题郑承事所作惠兰三首郑君欲与兰写真,心神暗与兰俱春。诗家三昧正如此,境融意会今何人。
- 晋门怀帝蕃汉戈矛遍九垓,两京簪绂走黄埃。刘聪大会平阳日,遣帝行觞事可哀。
- 和楼前梅两绝楼高夜静月华陈,冷浸含章一段春。人影花光相上下,定知梅亦解分身。
- 送妻兄任以道赴房州竹山尉四首山东贵公孙,门户何巍巍。秦川列冠盖,蜀道罗旌麾。亭亭白玉树,煜煜黄金芝。产于阶庭间,不种而自奇。
- 槿花槿花不见夕,一日一回新。东风吹桃李,须到明年春。
-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过雨天犹湿,新晴月尚寒。悬知晓妆好,破雾急来看。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郭林宗不愿诸侯友,那容天子臣。贞乎宁绝俗,隐也不违亲。
- 还都道中诗风急讯湾浦。装高偃樯舳。夕听江上波。远极千里目。寒律惊穷蹊。爽气起乔木。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鸟还暮林諠。潮上水结洑。夜分霜下凄。悲端出遥陆。愁来攒人怀。覉心苦独宿。
- 得报状邸吏缄至朝堂八月月单有感而作三首上雍迫日近,清朝仪物多。卫官朝进辇,沙路昼鸣珂。盛礼陈圭璧,骈观隘绮罗。边书须急彻,深原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