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掩妆无语。
的是销凝处。
薄暮兰桡,漾下苹花渚。
风留住。
绿杨归路。
燕子西飞去。
点绛唇问答
问:《点绛唇》的作者是谁?
答:点绛唇的作者是贺铸
问:点绛唇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点绛唇是宋代的作品
问:点绛唇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一幅霜绡,麝煤熏腻纹丝缕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一幅霜绡,麝煤熏腻纹丝缕 出自 宋代贺铸的《点绛唇》
问:一幅霜绡,麝煤熏腻纹丝缕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一幅霜绡,麝煤熏腻纹丝缕 的下一句是 掩妆无语。
问:出自贺铸的名句有哪些?
答:贺铸名句大全
点绛唇赏析
上片首二句,“霜绡”即素绢,此处指手帕 。词中写手帕,常用“罗帕”、“鲛绡”一类字面,这里用“霜绡”,突出它的洁白如霜,还有象征纯洁的意思。
又手帕的量词往往称“一方”这里却改用“一幅”以突出它的大 。“麝煤”是熏炉中所燃烧的香料。以上两句系用曲笔,很婉约地暗示读者:那女子因与情人离别而伤心哭泣,流了许多眼泪,一大块手绢都浸透了 ,故须放在熏炉上烘烤 。言“熏贝贰纹丝缕”,则分明是泪雨不曾睛,手绢刚烘干又沾湿,不知反复熏焙了多少次,以至于丝帕的香味达到饱和,浓得刺鼻了。“掩妆无语”,改从正面点明女主人公用手绢捂住脸 ,“竟无语凝咽”此句以简洁凝炼的语言,营造出“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意境 ,写得新奇而又生动。
末句更直截了当地揭出“悲莫悲兮生别离 ”的旨意。
“的是”,犹言“确是”。“消凝”,为“消魂凝魂”的缩语 ,谓感怀伤神 。“处”,此表时间,用如“时”。此句与“掩妆”句紧密配合,使起首两句的意象落到实处,化为明朗。
过片“ 薄暮”二句,叙行者于傍晚时解缆启程。一“漾”字炼得甚好,见出此行乃迫不得已,故决不肯急帆快桨,而只是随波逐流。无意中,船儿却漂向了开满白苹花的水中小洲。古代风俗,姑娘们每于上已、寒食、清明等春日佳节出游郊野水滨,采集白苹花赠送给自己的情人。词中男主人公应当也享受过这样的幸福。如今,蓦地见到那凝结着爱情的一丛丛小花,怎不勾起记忆中温馨甜蜜的往事?怎不触发心底里不可遏止的相思 ?这就逗出了下文 。“ 风留住”,三字单独成句。明明是人不忍行,故稍遇逆风即小泊苹渚,徜徉于伊人昔曾采花之地,无限依依,妙在不说破 ,却借助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儿写得极有情意。
结拍两句用唐人顾况《 短歌行》“ 紫燕西飞欲寄书”句歇后。贺词中用此句处甚多,如《九回肠》:“赖有雕梁新燕 ,试寻访、五陵狂。小华笺,付与西飞去,印一双愁黛,再三归字,囗九回肠。”《凤栖梧》:“小砑绫笺,偷寄西飞燕 。”《菱花怨》:“会凭紫燕西飞,更约黄囗相待 。”《木兰花 》:“西飞燕子会来时,好付小笺封泪帖 。”皆可与本篇对参。此二句言主人公刚刚踏上旅途 ,就迫不及待地托燕子捎信给心上人,抒写出深沉而又急切的相思之情。
此词善于扌瞿取生活中最能集中表现情侣间特定情感的典型素材,将男女主人公的一往情深抒写得婉曲动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 上巳散步汇东江皋过雨弄晴晖,水滚桃花去似飞。今日已成曾点服,舞雩风里带春归。
- 皇帝阁端午帖子词蕊宫琼构切昭回,五月嘉辰万寿杯。舜殿薰风琴里散,汉闺明月扇中来。
- 杂咏一百首蒙恬绝漠功虽大,长城怨亦深。但知伤地脉,不悟失人心。
- 题司马提举画鹰旧读少陵句,今观司马鹰。风云千变化,天地一飞腾。侧目看枝鸟,回身掣臂绳。何由饮西颢,真逐羽毛升。
- 挽横海曾朝议父子眉山多一苏,衣冠盛事再堪图。岫云懒出官情薄,霖雨未成舆望孤。横海仅存遗藁在,临川有此老师无。瓣香久欠南丰敬,东望灵车天一隅。
- 观丧事悠悠谁到百年身,百万杭民一聚薪。棺内棺前争几许,挽郎自是白须人。
- 临终偈动静声色外,时人不肯对。世间出世间,毕竟使谁会。
- 居仁报李季言论养生之益平生外骛已知非,木枕藤衾老可依。春半风光唯掩户,病边怀抱自忘机。不知静守绵绵息,何似閒随栩栩飞。欲寄勤渠问仙李,玄关底处是真归。
- 后九首夜眠便甘菊枕,晨起避凌霄露。信尔雅几委顿,注本草不宜误。
- 念奴娇(上巳太守待同官曲水园,因成)快风收雨,正江城初霁,物华如许。丽日融和春思好,是处莺啼燕语。嫩绿成阴,落红堆绣,只恐春将暮。园林清昼,看看又见飞絮。太守无限风流,铃斋多暇,载酒郊原路。几队旌旗光闪烁,鼓吹更翻新谱。曲水流觞,兰亭修禊,俯仰成今古。为君一醉,归时楼上初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