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游赏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注释
南歌子:《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
游人:指游玩的人。出自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竹西:扬州亭名。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
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
昌歜(chāngchù):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
琼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
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南歌子 游赏问答
问:《南歌子 游赏》的作者是谁?
答:南歌子 游赏的作者是苏轼
问:南歌子 游赏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南歌子 游赏是宋代的作品
问:南歌子 游赏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出自 宋代苏轼的《南歌子 游赏》
问: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的下一句是 游人都上十三楼。
问:出自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答:苏轼名句大全
南歌子 游赏赏析
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是说作者及其同伴面对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在十三楼上。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
据《舆地纪胜》记载 :“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向为游人羡慕。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 ”,写他们宴会上用的糕点,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一本题作“杭州端午”,则此指粽子。)“琼彝倒玉舟 ”,“彝”为贮酒器,“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意在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 。最后以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 ,唐时为大曲 ,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是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 ,明月满扬州 ”诗意,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 湖庄杂诗野水平湖阔,云山叠嶂深。一溪横驿道,两岸挟神林。乱石通人迹,孤舟系客心,几年茅苇地,松桧已侵寻。
- 雨夜细雨催扃户,昏灯照拥衾。倦知秋漏永,瘦怯晓寒深。林鹊依檐宿,莎虫入户吟。此时搔短发,谁会欲归心?
- 浪淘沙柳塘新涨。艇子操双浆。闲倚曲楼成怅望。是处春愁一样。傍人几点飞花。夕阳又送栖鸦。试问画楼西畔,暮云恐近天涯。
- 石竺山二十咏元不识死活,偶然逢二仙。昔与牧奴戏,今饶国手先。
- 品令 寿谭公植提学九月十日黄花的。更着意、妆秋色。三神山外,九仙峰顶,辉腾奎壁。聚远楼高,人在青云千尺。轻车ΚΟ。度窈窕、穿丹壁。翠橙香沁,玉醪春艳,笑摩铜狄。数点梅花,已报调羹消息。
- 次韵李参政见寄三首湖畔三顷秫,酿成聊独斟。积薪伤汲直,求旧感迟任。梦里牛山峻,吟边雁泊深。两乡明月夜,应照旧登临。
- 鹧鸪天 赠珠廉秀 青楼集恁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暇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
- 颂古二十四首太孤太赊日杲杲,璞玉浑金恶种草。无负平生雪此冤,不如一阵香风扫。
- 浪淘沙(自南游,多崇冈,陵峻岭,略见西湖秀色,用和靖语作长短句云)山径晚樵还。深壑孱颜。孙山背后泊船看。手把遗编披白帔,剩却清闲。篱落竹丛寒。渔业凋残。水痕无底照秋宽。好在夕阳凝睇处,数笔秋山。
-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万般解,笔写石镌处处卖。不将一字与人依,露迥迥兮赤洒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