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杂曲歌辞渡辽水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渡过辽水,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
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只能在辽水边驻马回望远在天边的家乡。

注释
⑴辽水:指大小辽河,源出吉林和内蒙古,流经辽宁入海。
⑵咸阳: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
⑶如:动词,去。重:一作“里”,一作“裹”。
⑷营家:军中的长官。一作“茔冢”,即坟墓。
⑸题:上奏呈请。
⑹回渡:一作“渡辽”。
⑺驻马:停住了马。傍:同“旁”。

杂曲歌辞渡辽水问答

问:《杂曲歌辞渡辽水》的作者是谁?
答:杂曲歌辞渡辽水的作者是王建
问:杂曲歌辞渡辽水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杂曲歌辞渡辽水是唐代的作品
问:杂曲歌辞渡辽水是什么体裁?
答:乐府
问: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出自 唐代王建的《杂曲歌辞渡辽水》
问: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的下一句是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问:出自王建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建名句大全

杂曲歌辞渡辽水赏析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一作‘茔冢’)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冢”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阳”,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0
纠错
猜你喜欢
  • 跋袁起岩所藏后湖帖并遗像一轴,诗中语皆檃
    先生向来落异县,故人十载不相闻。归来不但荒三迳,点检松菊无一存。褁轮回璧岂不好,朝廷礼数优遗老。红旗黄纸久罢休,青山白云苦死留。咫尺西冈归未得,只待桃花水生半篙碧。便拏短艇归结茅,共寻赤松与黄石。风烟之表非人间,别有天地宽且闲。周山卖却不要钱,袁家送酒一破颜。犹嫌孤斟太落莫,更觅高人共杯杓。银钩四纸墨尚鲜,妙处难与俗人言。忽逢先生自天降,手扶太一青藜杖。仙客可望不可亲,飘然飞去青霞上。白苹满棹何时归,秋著芦花知不知。
  • 寿韩尚书
    灵峰高映玉溪光,花草时薰知见香。未用胡麻金椀饭,且浮昌歜碧霞觞。松棂照北尘埃无,涧水流南气象长。舞鹤独知千岁永,风云犹欲会明良。
  • 偈颂十二首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眼睛里放光,鼻孔里出气。饱饭快活屙一堆,超过瞿昙亲授记。
  • 对酒戏作
    乱插酴醾压帽偏,鹅黄酒色映觵船。醺然一枕虚堂睡,顿觉情怀似少年。
  • 雨作,抵暮复晴五首
    风伯颠狂太劣生,雨师嬾困洒来轻。若言不被云君误,谁放斜阳作晚晴。
  • 偈颂七十六首
    满眼觑不见,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天下治,衲僧得一眼横鼻直。皇恩佛恩,一时报毕。
  • 清平乐·风高浪快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 次韵刍父上巳日同游朱园四首
    饮散墦间祭肉残,林深终日闭幽兰。重来野客朱邢我,坐久摩挲马柱看。
  • 寓居六咏
    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后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
  • 次申屠子迪韵
    红尘车马事纷纷,高眼何曾有见闻?竹屋夜深时听雨,石床秋冷不生云。归来每爱陶彭泽,漂泊谁怜郑广文?门径年年芳草绿,拟将兹意问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