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注释
全唐诗:卷471-3
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问答
问:《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的作者是谁?
答: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的作者是雍裕之
问: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是唐代的作品
问: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是什么体裁?
答:五绝
问: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出自 唐代雍裕之的《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
问: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的下一句是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问:出自雍裕之的名句有哪些?
答:雍裕之名句大全
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赏析
首句写野酌的情景。饮宴,有所谓“酒过三巡”的说法。“乱无巡”表明这次饮宴与一般饮宴不同,你一杯,我一杯,主客都很随和,现在已到了酒酣耳热、杯盘狼藉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句便点明,是因为“送君兼送春”。知已朋友,相聚多时,一旦别离,自是依依难舍,怎能不频频举杯、殷勤相劝?何况今天恰恰是暮春的最后一天,又是送春的日子呢!只一“兼”字,便把惜别、伤春自然地粘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双重怅惘之情。这里送君是主体,送春是陪衬。但因为是在送春的时候来送君,伤春之意都融合到送别之情里面去了,这就大大加强了送君的离情别绪。古典诗词中也不乏以春末景物来渲染离情的佳篇。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扬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等等,至于宋人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就更加缠绵了。崔橹在这里没有具体描写落花、柳絮之类,而是将送别、送春直接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很显露,实际上容易引起读者联想、揣摩和玩味,从而把惋惜、怅惘之情表现得浓烈而深挚。
接下去,作者匠心独运,把依依难舍之情,幻化成美好的希望,希望和春天一同离去的友人,也能和明年的春光一道归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这里没有直接写送别场景,而一幅执手相送、频频叮咛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其友情之真挚,读者自能领会。再仔细体味,这话中还有话。春天是美好的,朋友们应该欢聚,所以希望友人明年春日再来,但现在不正是春天么?为什么却要别离呢?惋惜中又含有挽留之意,这又为“送君兼送春”作了补笔,增强了感情的浓度,这真是只有高手才能得之,好!就此诗的结构而言,三、四句与一、二句之间的跳跃,由送春想到迎春,由别离想到重聚,亦能切合情景,脉络分明。清人徐增说:“作诗用意用字,须要一时兴会凑泊得好,此作虽浅,然却有致。”(《而庵说唐诗》)说此诗浅露,未必妥当,但指出其“有致”,信是如此。
(徐定祥)
- 复次韵寄子我四首当年配马莫嘲庐,今日化龙还寝模。麈尘尾虽长君不,搔头谩短我能疏。夜寒青女难携手,海阔麻姑肯寄书。五色笔归空婉娩,幽篁残梦自常如。
- 江南织绫词卿卿买得越人丝,贪弄金梭懒画眉。女伴能来看新聶,鸳鸯正欲上花枝。
- 次韵分生五首羡君诗思九河疏,混混泉源只一初。我欲驱驰无本领,激沟浍水狎蛙鱼。
- 独游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举世尽兄孔方,无人敢卿五郎。客喜大夫粪苦,奴夸太尉足香。
- 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湔裙独上小渔矶,袜罗微溅春泥。一篙生绿画桥低,昨夜前溪。回首楝花风急,催归暮雨霏霏。扑天香絮拥凄迷,南北东西。
- 寄郑舜举吾友欧阳生,诗律杂郊岛。相逢每谈君,必谓诗太好。送行许长句,兼复书小草。鸿雁傥不来,何由慰怀抱。
- 谢宋推官惠白牛毛如霜雪眼如朱,耳角方齐三尺馀。状异不将耕旷土,性驯宜用驾安车。水边牧处龙能扰,月下牵时兔可驱。从此洛阳图{左巾右登}上,丹青人更著功夫。
- 疏山重访招提恰六年,松风萝月故依然。世间万事都休问,燕坐看山是好禅。
- 次韵文氏外孙骥以其祖父与可学士书卷还谢悰西南自是贤俊府,衰老思归谩留许。舂禾磨麦非平生,子孙便推我作古。贤哉与可诗中杰,笔墨余功散缯楮。南阳诸谢世有人,此邦亦自非其土。一时与我俱作客,白发苍颜愧非伍。儒术真传汉太翁,风流未减晋诸庾。两家尚有往还帖,旧集脱遗应可补。明窗展卷清泪滴,恍然似与故人语。欲锁空厨付长康,恐君讥我不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