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
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春风吹来,柳树发青芽,满眼春色。淡淡柳烟似有若无,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那闺中女子对这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
眉毛弯弯如柳叶,腰肢婀娜如轻摇的柳枝,脸上仍是隔夜未整的残妆。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
注释
东风:春风。
宿妆:指旧妆,残妆。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问答
问:《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的作者是谁?
答: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的作者是晏殊
问: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是宋代的作品
问: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东风杨柳欲青青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东风杨柳欲青青 出自 宋代晏殊的《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问:东风杨柳欲青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东风杨柳欲青青 的下一句是 烟淡雨初晴。
问:出自晏殊的名句有哪些?
答:晏殊名句大全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赏析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濛意态 ;在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 ,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在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词意陡生顿挫。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香阁浓睡”,情态异常。着一“恼”字,既是贯下,也暗暗承上。上两句描绘春景,是为了衬示香阁女子的怨思,即以乐景而反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把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异常 ,观景亦有异常之感 :春色娱人,莺声悦耳 ,是常情 ;而春色恼人,闻莺心烦 ,则是变态。
词中香阁女子所以对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实际是因春感怀,睹景伤情。莺声惊睡,也许还惊破了好梦。
下片“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为人物描写。眉叶、舞腰,既是咏柳,也是写人,杨柳枝叶的纤细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在词人生花妙笔的晕染下 ,相互叠印复合 。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丽,比喻贴切 ,既写出柳的风神,也显出人的韵致。
“宿妆”,隔夜未整的残妆。词里的“宿妆成”,是指香阁浓睡的女子醒来,无心梳洗,懒于修饰。此处虽不明白言情,而从“宿妆”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幽怨 。结拍“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三句正面点示题旨。“一春芳意”与“ 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
这三句意思是 :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 。“牵系”二字,切柳丝。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结,中间所及,关涉到柳,联想古诗词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为何。
全词在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 台城宫殿馀基长草花,景阳宫树噪村鸦。云屯雉堞依然在,空绕渔樵四五家。
- 浣溪沙淡淡青山两点春。娇羞一点口儿樱。一梭儿玉一啤0着合阒屑髯樱衩坊ㄏ掠稣丫2辉娓鲆蚕辍
- 颂古九首柏树庭前柏树子,不是祖师心。莫执一时见,便忘千古音。
- 宿蒋庵松色耸寒青,云庵夜未扃。行吟满林叶,坐听一僧经。江獭鸣如鬼,山灯远似星。自能消冷漠,不用酒盈瓶。
- 暮春联句九首祥云仍瑞日,霁月更光风。虹夜书舡满,鸡林诗贾通。十行宽四海,一国咏三公。经史遮眵目,古今浇渴胸。太玄难准易,皇极辩非中。清夜谈玄处,盛时无极翁。乾坤涵奥学,日月照孤忠。自信区区者,遥怜处处讧。天无厌周德,年侯克商丰。群后集班瑞,宗人宅受同。太平无以报,真意渺何穷。
- 忆长安。十月忆长安,十月时,华清士马相驰。万国来朝汉阙,五陵共猎秦祠。昼夜歌钟不歇,山河四塞京师。
- 品令(二之二)掉又惧。天然个品格。于中压一。帘儿下时把鞋儿踢。语低低、笑咭咭。每每秦楼相见,见了无限怜惜。人前强不欲相沾识。把不定、脸儿赤。
- 梅雨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东池虾蟆儿,无限相跳梁。野草侵花圃,忽与栏干长。门前无车马,苔色何苍苍。屋后昭亭山,又被云蔽藏。四向不可往,静坐唯一床。寂然忘外虑,微诵黄庭章。妻子笑我闲,曷不自举觞。已胜伯伦妇,一醉犹在傍。
- 题秋茄图忆昔毗山处写生,瓜茄任我笔纵横。自怜老去翻成拙,学圃今犹学不成。
- 赠陈仲循即今年才五十余,脱去簪绂弊屣如。圣时搜选动空谷,策足要路争先趋。庙堂故人握重柄,僵者可植瘦可腴。惓惓风义数寄语,掉头不顾甘如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