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车盖亭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纸围屏风石作枕头,卧在竹床多么清凉,久举书卷手已疲累,抛书一旁渐入悠长梦乡。
醒来后不觉独自微笑,把世事细细思量,忽听几声清亮的渔笛回旋在沧浪水上。
译文二
夏日在亭里纳凉,躺在纸屏遮挡的竹方床上,头枕着石枕,翻看着诗书,感到有些困倦,随手把书一丢,渐渐进入了梦乡。
梦醒之后,感悟到人生如梦,富贵如烟,不觉莞然独笑,忽然听见江湖上传来阵阵的渔笛声。
注释
纸屏:纸糊的屏风。
车盖亭:在湖北安陆西北。
书:蔡确诗有“卧展柴桑处士诗”之句,或以为“书”即指陶渊明诗集。解为一般书史亦可。
莞然,微笑貌。
沧浪(láng):本指水的青苍色。此处即汉水,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东南流经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
夏日登车盖亭问答
问:《夏日登车盖亭》的作者是谁?
答:夏日登车盖亭的作者是蔡确
问:夏日登车盖亭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夏日登车盖亭是宋代的作品
问:夏日登车盖亭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出自 宋代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问: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的下一句是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问:出自蔡确的名句有哪些?
答:蔡确名句大全
夏日登车盖亭赏析
蔡确于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神宗死,哲宗继位。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年)因为“军器监之狱”受其弟蔡硕牵连,被贬知安州(湖北安陆),[2]夏日登车盖亭,作了十首诗,此其第二首。《尧山堂外记》载:“时吴处厚笺注以闻,其略云:五篇涉讥讽。‘何处机心惊白马,谁人怒剑逐青蝇’——以讥谗谮之人;‘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讥新进用事之臣;‘睡起莞然成独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确笑何事。”
这首诗,着意刻画了作者贬官后的闲散之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的另一首诗说:“公事无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须随。溪潭直上虚亭里,卧展柴桑处士诗”就是对他那种官冷事闲生活的写照。不过,它没有这首诗写得委婉深切。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纸屏”,即纸屏风,以藤皮茧纸制成,取其雅致通风,屏上常以梅花蝴蝶为饰。这两句说:游亭之后,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儿陶渊明的诗(“卧展柴桑处士诗”),感到有些倦怠,便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诗人是“夏日登车盖亭”的,因而,读了“纸屏、石枕、方竹床”,使人顿觉气清意爽;读了“手倦抛书、午梦长”,顿见诗人闲散之态;并且从“午梦长”中,还透出一点半隐半露的消息,这要联系下文来理解。
“睡觉莞然成独笑”,梦醒之后,诗人却要“莞然”一笑。诗人所读的书,是“柴桑处士诗”;诗人所作的梦,也是耕樵处士之梦;梦中是处士,醒来是谪官,他想想昔为布衣平民(“持正年二十许岁时,家苦贫,衣服稍敝。”事见《懒真子》),鸿运一来,金榜题名,仕途廿载,官至丞相,后来天翻地覆,谪居此地,如同大梦一场。诗人“莞然独笑”,是在“午梦长”中有所妙悟,从而领略到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烟。由此,他想到了归隐;想到归隐,马上便有隐者的呼唤——“数声渔笛在沧浪”。而听到了“数声渔笛”,他的归隐之情就更加迫切了。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首诗一方面明示作者“万事不关心”,一方面又描摹了他聆听“渔歌入浦深”的情状,所以归隐的题旨比较明显。而蔡确这首诗,却仅以“莞然独笑”、“数声渔笛”揭示主旨,这就比王维之诗更形委婉;更具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描写闲散生活,抒发归隐之志,不满社会现实,便是这首诗的主旨。
- 东林寺二首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 孝宗明堂前朝献景灵宫八首岁逢有年,月旅无射。我将我乡,如几如式。肃尔臣工,谐尔金石。本原休功,垂裕罔极。
- 寄常征君白水青山空复春,征君晚节傍风尘。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 渔家傲引/渔家傲十月橘洲长鼓枻。潇湘一片尘缨洗。斩得钓竿斑染泪。中夜里。时闻鼓瑟湘妃至。白发垂纶孙又子。得钱沽酒长长醉。小艇短篷真活计。家云水。更无王役并田税。
- 醉蓬莱(寿别制垣)问江东父老,十数年来,谁为安石。万里鲸波,一柱独山立。汉橐班高,郢斤名重,喜动旌旗色。虎踞龙盘,有人於此,千载犹昔。好是元戎,护寒旧手,到处人传,争道公别。办取风樯,指顾定南北。只恐为霖,玉麟堂小,留不住台席。一片仁心,寿身寿国,与同箕翼。
- 病后有感作今旦病思清,把书坐晴檐。體舒百息匀,心远万虑恬。收视等庖郢,妙观到羲炎。顿忘饥寒苦,但觉中边甜。习气尚稍稍,自喜良沾沾。故家东堂书,高架纷悬籤。我时且儿子,气欲俱并兼。浇着胸次问,政尔意不廉。此意竟蹉跎,衰迟侵戟髯。迩来又留滞,郁郁三年淹。是秋节物高,露白原草沾。斜河转空阔,夜气方森严。此日足可惜,黄尘满征襜。明年会当归,赤米荐白盐。繙经慰老眼,甘作书蠹潜。共嘲玄尚白,指笑突不黔。亦知屠沽儿,羔豚方属餍。
- 临水亭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 偈颂二十一首秋风吹晓露,秋雨送秋炎。祖师门下客,无处不咨参。前程忽撞著个金口木舌汉。
- 清阴馆种楠手植楩楠二千树,时当庆历五年春。还期莫道空归去,留得清阴与后人。
- 偈颂十二首睚到虚空粉碎时,空花一任眼前飞。若还别觅安心法,客路漫漫何处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