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翻译和注释
译文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独自在寒风冷雨中默默开放着。
注释
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春寒问答
问:《春寒》的作者是谁?
答:春寒的作者是陈与义
问:春寒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春寒是宋代的作品
问: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出自 宋代陈与义的《春寒》
问: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的下一句是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问:出自陈与义的名句有哪些?
答:陈与义名句大全
春寒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 和王天任喜雪姑射之山果何如,往者吾言闻接舆。肌肤冰雪能绰约,是中知有神人居。神凝自使年穀熟,况有疵疠烦驱除。乘云四海聊戏剧,磅礴万物同惨舒。至哉河汉已无极,俗士区区穷尾闾。
- 忆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轩作)夜夜。夜了花朝也。连忙。指点银瓶索酒尝。明朝花落知多少。莫把残红扫。愁人。一片花飞减却春。
- 咏上竿伎百尺竿头褭褭身,足腾眼挂骇傍人。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
- 再和雪声天上威仪地岂知,六花寒路夜偏宜。半空环佩朝元罢,满地珠玑按舞时。簌簌初随风更急,萧萧却杂霰俱迟。房公松竹分清俗,除却天声总未奇。
- 朝中措(和赵黎州□□陪李参政壁游醴泉西园)沙堤除道火成城。换得午桥清。寒色般添酒令,野芳抵当鉶羹。松馨花气,岸容山意,浦思溪情。谁记一时胜引,坐中喜得间平。
- 游天章寺峻岭崇巅千古在,好风佳月逐时新。簿书偶是山阴长,觞咏聊同曲水人。林雀不惊筇竹杖,溪云欲傍接䍦巾。官粗合有登临分,更待岩花烂漫春。
- 赋梅雪月云烟件件宜,骚人墨客费寻思。怕渠因得逋仙句,不要人言法字诗。
- 坐中闻思帝乡有感年年不见帝乡春,白日寻思夜梦频。上酒忽闻吹此曲,坐中惆怅更何人。
- 送王翁信及第归江东旧隐(作方干诗,送友及第归浙东)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野趣自多惬,名香日总闻。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此地登临惯,含情一送君。
- 逢友生言怀安亲非避地,羁旅十馀年。道长时流许,家贫故旧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