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质上人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注释
质:和尚的称号。
上人:对高僧的敬称。
枿(niè)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
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赠质上人问答
问:《赠质上人》的作者是谁?
答:赠质上人的作者是杜荀鹤
问:赠质上人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赠质上人是唐代的作品
问:赠质上人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出自 唐代杜荀鹤的《赠质上人》
问: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的下一句是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问:出自杜荀鹤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荀鹤名句大全
赠质上人赏析
《赠质上人》是一首赠送给叫做“质”的和尚的诗。上人,是对高僧的敬称。
既然是送给僧人的诗歌,那么自然要说与佛事相关的话,所以开头便干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尘”。枿(niè聂)坐,犹言枯坐。这句是说质上人有时打坐参禅,有时云游四方,行踪无定,颇有超尘出世之概。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诗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用具。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也没有。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
第三、四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这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所谓“世缘终浅道缘深”(苏东坡语),在这位质上人身上表现得相当彻底,他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
诗人对质上人的最无牵挂和最清闲表示了由衷的赞赏,而于赞语之中却含有弦外之音,寓有感慨人生的意味。杜荀鹤所生活的正是晚唐战乱不止、民生凋弊的多事之秋。作为一个有良心、有正义感的诗人,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能缄口不语呢?他虽曾赞羡“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题道林寺》)的生活,但无论怎样也不能象质上人那样口不言一句人间事。所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既有对质上人的称赞和羡慕,也有诗人自己复杂心情的流露,字面上意义虽然浅近,而诗人的感慨良深。
《遯斋闲览》中说:“唐人诗中用俗语者,惟杜荀鹤、罗隐为多。”这里说出了杜荀鹤的诗在语言上的特点。这个特点表现在他的近体诗上尤为突出,即通俗浅近,明白晓畅。所以人们说他是把严于格律的近体诗通俗化了。正因为这样,他的许多诗句便在长期流传中成了人们口头的熟语。《赠质上人》也是这样。(张秉戍)
- 又二首一纸寝丘书,僧窗屡卷舒。无因浮左蠡,况复度匡庐。政以相望远,非关自作疏。梦成飞鸟去,千里不踌躇。
- 赠闻聪师淡然尘虑绝,禅外苦风骚。性觉眠云僻,名因背俗高。水烟蒸纸帐,寒发澀铜刀。几宿秋江寺,闲吟听夜涛。
- 送觉新上人还越古越多精蓝,名僧递相接。青林瓶盂聚,丹壑楼观叠。今乘秋涛便,莫待寒雨涉。何处闻鸣蛩,虚廊扫黄叶。
- 题东篱采菊图倒樽醉卧菊篱边,嘴段风流亦偶然。要识先生独醒处,平生心事在寒泉。
- 子规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 秋日郊居今年斟酌是丰年,社近儿童喜欲颠。半醉半醒村老子,家家门口掠神钱。
- 鹊桥仙风流仙客,文章逸少,复见当年佳婿。夤缘端不数琼姬,向林下、亲逢道气。屏开金雀,床铺绣褥,多羡豪家深意。凭谁说阿戎,剩觅取、缠头利市。
- 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求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 次韵答学者四首津津爽气贯眉目,十五男儿万里身。笔下倒倾三峡水,胸中别作一家春。
- 题金氏三桂堂见说庭阶玉树芳,薰教书史郁心香。郤诜林峙应难并,燕窦枝繁未足方。莫羡三槐森钜府,且看三桂列华堂。多闻直谅成三益,松竹梅花共雪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