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问答

问:《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的作者是谁?
答: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的作者是陆游
问: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是宋代的作品
问: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出自 宋代陆游的《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问: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的下一句是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问:出自陆游的名句有哪些?
答:陆游名句大全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赏析

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 。这首《夜游宫》,主题正是这样。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 ,是他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 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 。自许封候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着。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 !“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可帅止庵
    踏尽东西散胜岩,却提只履过江南。远人若争真常位,不碍携庵到处参。
  • 华阳吟三十首
    白云和我到天台,眼入青山意豁开。到彼山中结茅屋,空余千古夜猿哀。
  • 喜张丞相破湖贼
    遥欣丞相受降时,湖外欢声入鼓鼙。十万水军归禁旅,二千里地反锄犁。弄兵无复潢池内,弃甲应同熊耳齐。从此上流无犬吠,好营亭障接京西。
  • 和郑叔友题真如
    南郡趋新幕,微官愧野人。客怀投寺晚,归梦到家频。岁月看蓬鬓,尘埃听葛贴。相随一杯酒,且慰百年身。
  • 一剪梅
    云水乡中即是家。性躯丘壑,志傲烟霞。清虚已战胜纷华。世事从他,扰扰如麻。客至何妨不点茶。相忘交结,冷淡生涯。坐中无物向人夸。唯有延生,一粒丹砂。
  • 公斋四咏。鹤屏
    三幅吹空縠,孰写仙禽状。bo耳侧以听,赤精旷如望。引吭看云势,翘足临池样。颇似近蓐席,还如入方丈。尽日空不鸣,穷年但相向。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貌既合羽仪,骨亦符法相。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
  • 即事
    庭草茸茸书带碧,槛榴粲粲舞裙红。静观物化机无息,又转薰琴一信风。
  • 宫词
    禁脔成功大殿邦,入朝宫骑绣双双。九霄弟子黄金辇,十万人家凭看窗。
  • 数柄疏荷出小池,幽香深谢好风吹。晓来秋气凝清露,似学湘妃怨九嶷。
  • 骊山感怀
    武帝寻仙驾海游,禁门高闭水空流。深宫带日年年色,翠柏凝烟夜夜愁。鸾凤影沈归万古,歌钟声断梦千秋。晚来惆怅无人会,云雨能飞傍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