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注释
全唐诗:卷270_87
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问答
问:《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的作者是谁?
答: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的作者是戎昱
问: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是唐代的作品
问: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是什么体裁?
答:乐府
问: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出自 唐代戎昱的《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
问: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的下一句是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问:出自戎昱的名句有哪些?
答:戎昱名句大全
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赏析
首句写塞外大风掠地而过,将烧山的猎火吹得火势熊熊,从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这座山头连到那座山头。一方面显示了打猎场面的壮阔,另一方面也揭露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
次句接着写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城门大开,防守疏漏。碎叶城在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安西大都护府。“孤城”二字暗示碎叶城处在边防最前沿,孤立无援,形势严峻,对于能否扼守住边关,防止外敌之侵入,举足轻重,边将却骄奢轻敌,城门洞开地出猎而去,其危殆之势无异于引一发而垂千钧。诗人的焦虑和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写在守卫烽火台的戍卒的阵阵欢呼声中,将军猎归,大获猎物。“烽子”,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唐凡烽候之所,有烽帅、烽副;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紧急而举烽者也。”如今“烽子”不去守望敌情、举燃烽火,而去守候猎物、举燃猎火;不去呼报敌情紧急,而去欢呼猎罢归来,讥讽之意显而易见。
此诗写边将夜猎的场面,虽然背景壮阔,显得有声有色,但并不是为了歌颂,而是寄寓诗人对边防松弛的忧虑和对边将玩忽职守的警告。
- 春日杂诗六首东风入我园,落落如急霰。感之复携酒,抚树为三叹。离离墙间草,满地不可践。阴阳本无情,荣谢欲谁怨。
- 浇花篱落花无赖,春寒手自治。但留根本在,终有发生时。雨露曾何择,山林未易移。吾知勤抱瓮,一任化工为。
- 精列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思想昆仑居。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志意在蓬莱。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 重送陆侍御使日本万里三韩国,行人满目愁。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云佩迎仙岛,虹旌过蜃楼。定知怀魏阙,回首海西头。
- 和邹进士望外青山便到家,冯讙何患出无车。坐逢石鼎应联句,箧有龙潭敢斗茶。樽酒几时同竹叶,功名终日鉴菱花。君看一雨苏群槁,所至人心乐否耶。
- 水心亭两岸尘埃终不到,四檐风月冷无声。路从碧树阴中断,人向红莲影里行。
- 次韵刘元煇喜予还家携酒见访三首死者已无知,生者暂为客。三年归故庐,松竹元自碧。屡惊山中人,永卧泉下夕。一二老朋友,何处卜兆宅。独君有寿相,气貌不异昔。冷官故稍卑,良畴焉从辟。幽抱能自宽,胜味各有适。中守神既全,外物至莫役。未悟如梦寐,忽觉无痕迹。眼明远堪眺,脚健险可历。万重烟霞间,不乏仙与释。吾侪数老翁,撰日散游策。当有佳诗篇,付与来者觌。
- 诚斋步月二首先生散发步庭中,孤月行天露满空。已入广寒宫里去,如何别觅广寒宫。
- 题云际寺准上人房高僧居处似天台,锡仗铜瓶对绿苔。竹巷雨晴春鸟啭,山房日午老人来。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
- 敬亭道中小谢曾临郡,山应自识诗。空余春草梦,无复敬亭碑。暝色如相觅,秋云不受吹。买鱼寻宿处,烟水有茅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