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泛湘江)
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脱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滩头洗足,夜色随急流从脚背流淌。清晨,晾一头短发,感受清风丝丝的微凉。吴地的山峦,楚地的湖泽,一路行遍山色湖光,只是还未到达早已心神驰往的潇湘。买得一叶扁舟,罢官归来,又何妨。这是天意作美,如今让我如愿以偿,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顺风浮泛沧浪。志趣高洁闲远,象秋蝉蜕壳于浊泥,在尘埃之外浮翔,又如庄周晓梦化蝶,翩然于水淡云闲之乡。
恍惚可见——裁绿荷为衣,缀秋兰为佩,一身清雅脱尘的衣装。啊,那是屈原手持一束沁人的琼芳。湘水女神嫣然一笑,飘旋舞的霓裳,拨弄琴瑟的纤指下流泻幽怨的一曲清商,唤起行吟泽畔的屈子一腔报国的忠愤,写入《九歌》眷眷不忘那拂袖挥洒的文字,一字一句与日月争光。呵,莫要让儿辈知晓一江湘水的遐想,这泛舟的乐趣悠渺不尽,正该我辈独享。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是大曲开始的第一章。
湘(xiāng)江:即湘水,今湖南省的一条大江。
濯(zhuó)足:洗脚。
晞(xī)发:晾干头发。
吴山楚泽(zé):泛指南方的山水。
潇(xiāo)湘:湘水与潇水合流处称为潇湘,这里指湘江。
扁(piān)舟:小船。
付:给予,赐予。
沧浪:水名,这里指湘江。
蝉蜕尘埃外:蝉脱壳羽化飞上青天,这里表示词人超脱尘俗的胸怀。
蝶梦:梦中化为蝴蝶。说明词人自己情致的悠闲。《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制荷衣:用荷叶作衣服。《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寸。
纫(rèn)兰佩:把兰花穿结成佩带。《离骚》中写道:“纫秋兰以为佩”。
把琼(qióng)芳:手握芳洁的花枝。《九歌·东皇太一》:“盍将把兮琼芳’’。
湘妃:湘水女神。
抚瑟(sè):弹瑟。
清商:指悲凉的乐曲。
九歌:屈原作品《楚辞》中的篇目,这里以《九歌》代指屈原的作品。
拂(fú )拭(shì):抹去尘垢,比喻识拔真才。
三闾(lǘ)文字: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这里指屈原骚赋。
未渠央:即未尽之意。渠,同“遽”,急遽;央,尽。
水调歌头(泛湘江)问答
问:《水调歌头(泛湘江)》的作者是谁?
答:水调歌头(泛湘江)的作者是张孝祥
问:水调歌头(泛湘江)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水调歌头(泛湘江)是宋代的作品
问:水调歌头(泛湘江)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出自 宋代张孝祥的《水调歌头(泛湘江)》
问: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的下一句是 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问:出自张孝祥的名句有哪些?
答:张孝祥名句大全
水调歌头(泛湘江)赏析
词的开头“濯足”二句即用屈原作品的词语,又非常切合舟行途中情景。首句见《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次句见《楚辞·九歌·少司命》 :“与女沐兮咸池 ,晞女发兮阳之阿。”但“ 北风凉”出自《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从濯足到晞(x ī)发的意象,显示出词人胸怀的高洁脱俗 。如果说起二句着笔于外在的形态的话 ,那么“吴山”二句承上则抒发词人渴望到潇湘的心愿。“买得扁舟”三句,进一步展示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美好机遇。“沧浪 ”,水名。《楚辞·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这里“ 六月下沧浪”,既点明了时间,又借指湘江并与上文潇湘呼应。
“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词人转换视角,采用两个不同层次景色来展现蕴含着的奥秘。前句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的,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后者用《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水云乡为隐者所居。这种多视角的审美情趣既是对屈原身处浊世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的赞美,又是借以自喻而显露出豁达自适的心情。
下阕“制荷衣”三句,承上启下,虽然词人运用《楚辞》成语,但思维意识已超越时空而带有飘飘欲仙的幻觉。屈原《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又云 :“纫秋兰以为佩。”《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词人丰富的想象不仅在于《楚辞》的启迪,用荷叶编织成衣服,把兰草贯串起来作佩带,手握着美丽的花草,更在于把湘水之神写得栩栩如生。湘妃虽然微笑着起舞,但奏的却是一曲音调悲凉的民间乐曲 。“紧接着“唤起”三句以崇敬的心情颂扬屈原的伟大品格及其作品不朽的艺术价值。“三闾”,屈原做过三闾大夫,后人以三闾称屈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平正道直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离骚》,盖自怨生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结末“莫遣”二句用典 。《世说新语·言语》记王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未渠央谓未遽尽。这里词人从幻想的画面中返回到现实的境界,寓怨愤于欢乐中,余韵不尽。
首词作虽用了《楚辞》和《史记》中的一些语句和典故,但由于匠心独运,下笔自然灵活,不仅把六月下湘江的现实景象与湘妃起舞的超凡的虚幻之境组合成一幅清旷优美的奇特画面,富有浪漫色采,而且表达宛转曲折,缠绵情深,读来令人真切地感触到作者满腔忠愤和高洁的情怀。
- 立冬即事二首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 战城南风沙刮地塞云愁,平旦交锋晚未休。白骨又沾新战血,青天犹列旧旄头。
- 丁酉上元放翁也入少年场,一笑灯前未歇狂。翠袖成围欺月冷,毡车争道觉尘香。蛮酥点缀春风早,楚饵留连夜漏长。结骑莫辞侵晓色,昔人万里看西凉。
- 送田中丞使西戎(同用旗字)朝元下赤墀,玉节使西夷。关陇风回首,河湟雪洒旗。碛砂行几月,戎帐到何时。应尽平生志,高全大国仪。
- 赵再可以通一所作梅雀求题老去诗情在,逢春只欲狂。飞来枝上雀,似亦爱幽香。
- 贺圣朝修行须是身衣布。受寂寥餐素。道心不与众心同,绝忧愁思虑。内中认取金怀聚。并开明玉兔,赤鸾抱住黑龟精,这些儿谁悟。
- 舟中遇柳伯存归潜山,因有此赠浇风久成俗,真隐不可求。何悟非所冀,得君在扁舟。目击道已存,一笑遂忘言。况观绝交书,兼睹箴隐文。见君浩然心,视世如浮空。君归潜山曲,我复庐山中。形间心不隔,谁能嗟异同。他日或相访,无辞驭冷风。
- 燕管鲍交情已矣夫,君看门上翟公书。茅檐不鄙频来往,叔末衣冠得似渠。
- 武昌铜剑歌(并叙)供奉官郑文,尝官于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以遗余。冶铸精巧,非锻冶所成者。雨余江清风卷沙,雷公蹑云捕黄蛇。蛇行空中如枉矢,电光煜煜烧蛇尾。或投以块铿有声,雷飞上天蛇入水。水上青山如削铁,神物欲出山自裂。细看两肋生碧花,犹是西江老蛟血。苏子得之何所为,蒯缑弹铗咏新诗。君不见凌烟功臣长九尺,腰间玉具高拄颐。
-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封土崇祀,有烈成民。千载不昧,福此人群。洗爵奠斝,有酒其芬。神具醉止,忆乐欣欣。